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让红苹果成为致富的“金苹果”
让红苹果成为致富的“金苹果”
【2021-06-15 来源:中共瓦房店市委宣传部】

    在瓦房店市赵屯乡郑屯村九道河西侧一个果园里,村农业技术推广员徐长琦指着红彤彤的苹果起劲地讲着:“实干加巧干,你们都能像振田这样靠苹果走上富裕路。”这个果园是村民徐振田的,多年来,他的果园已成为大连市、我市的示范园,靠着徐长琦的技术指导,徐振田等村民们沿着苹果种植的道路奔上了小康之路。

“苹果生产没有新技术不行啊!”徐振田看着自家树上大小均匀、色泽红润的苹果,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就摆弄苹果,那时我是真下功夫,几乎成天长在果园里,60多棵富士苹果一年毛收入将近7万元,我这果园成了大连市的示范园。”徐振田应该算是苹果生产的行家里手了,“但是,随着红富士苹果在大连地区的普及,俺家果树已经老龄化,不占什么优势了。”徐振田一度想把园子里的果树给砍了。

在徐长琦的真诚劝阻下,徐振田将老品种果树淘汰,栽种了200多棵新品种富士苹果树。

“轮纹病是苹果树的顽疾,植保上,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基本上攻克了这种病。你们看,这些树都溜光水滑的。”徐长琦一边说一边指着树干,“另外,修剪整型也很重要,富士苹果树不能按照以前果光苹果树的剪法,要让富士苹果的内外膛都结果,内外膛苹果都采光均匀。”徐振田的果树确实每一株都挂满了果,每个果都能享受到阳光的充足照耀。

徐振田家的果树现在栽植了7年,大树不到200棵,还未到盛果期,2019年套袋2万个,2020年套袋5万个,2020年每株果树产量可达150斤。

“一斤苹果就3块6,就你们都60多岁的老俩口干,你们真是达到了小康了。”听大家这么夸赞,徐振田谦虚地说,“俺家在村里就是个中等户,近几年,俺们村里都靠跟徐长琦摆弄苹果致了富。”

“一斤苹果比其他家高出1元钱,而且费用还比他们少,赵屯乡郑屯村的果农们尝到了新品种、新技术的甜头,对全市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民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树科科长宫文超由衷地说,“希望全市的果农都能进行有机生产、绿色生产,让红苹果成为致富的‘金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