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尚枯黄,柳芽刚吐绿。走进大连昕利农公司的蔬果种苗大棚,里面却是春色满园、生机勃勃,棚内一片片“小嫩苗”争先恐后,探出脑袋,拥抱春光。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绿地里忙着为黄瓜苗嫁接,她们先小心翼翼地将黄瓜嫩芽自上而下斜切取下,之后再插入到根系粗壮的南瓜砧木切口中。嫁接后的黄瓜苗亲和力强、易成活、长势强,高抗性和免疫性得到提高。现代科学的育苗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栽培模式,让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们增收致富步入了快车道。
大连昕利农公司于2013年开始建育苗工厂,现已建成高标准节能育苗温室10个,主要繁育番茄、黄瓜、甜瓜、西瓜、茄子、辣椒、苦瓜等十多个大类、数百个种苗品种,年产种苗2000万株以上。为了在口感和产量上出奇制胜,大连昕利农公司经过多方考察不断摸索试验新品种,并推广给当地百姓。公司利用蔬菜嫁接育苗,可有效防止多种土传病害,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并能利用砧木强大的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增强种苗抗逆性,起到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
“除了黄瓜苗外,西瓜、苦瓜、茄子等蔬菜也可以利用嫁接技术来实现育苗。一般嫁接的小苗在一个月后就可出售,我们公司会根据季节交替和客户订单不断更换种苗的品种,避免了盲目种植带来的经济损失。到了移植期的种苗会被直接送到农户家中,保证了种苗的成活率。育苗工作一年四季不间断更替进行,今年大年初二,工人们就已经开始工作,幼苗移植工作解决了利兴村周边30多名剩余劳动力,可实现人均增收30000元以上。”大连昕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王梅高兴地告诉我们。
在育苗过程中,昕利农对培育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着高标准要求,棚内温度一年四季要保持在27到28度,在草炭中加入一定量的蛭石和珍珠岩可以让种苗的发育更加茁壮,另外,大棚内的湿度、滴灌、防虫、稀植等环节也都进行统一管理。通过集约化和科学化培育出的种苗可以结出形状均匀、大小合适、产量特别高的果实,而且在高温时转色良好,是客商非常喜欢的优良品质。
大连昕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在选育和示范新品种,公司在上百个品种里优选几个品种做储备或者推广。选出的品种既要适合当地的种植环境,还要成熟后产量高、质量好。通过对品种的有效筛选不仅可以避免农户盲目跟风,也让利兴村的蔬菜品质和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有效促进了一方百姓蔬菜生产的发展活力。
元台镇利兴村多年前就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建蔬菜温室大棚,现已拥有大棚1100多个,年产蔬菜近万吨,温室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主要产业。近年来,利兴村致力于科技兴村,科技富民,建立农业科技推广长效机制,以大连昕利农种苗培育基地和大连三寰农业基地为技术依托,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为加快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2018年,利兴村立足本地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和大连三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了集农业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追溯、农业创客园区等一体的智慧农业系统。这里有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统一的销售产业链,农户可以放心种植,只要拥有辛勤的双手,就能把蔬菜基地打造成财富的“聚宝盆”。刘桂琴栽种黄瓜3年多,她通过所学为大棚增加了防虫网、粘虫板、膜下滴灌和秸杆生物反应堆等关键技术,黄瓜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不断提高,每年7、8万的收入让刘桂琴一家看到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曙光。
来自吉林省的农户景岩武在基地共有2个蔬菜大棚,他利用基地提供的种子、肥料和技术,在自家的大棚内分别种植了黄瓜和茄子,他和妻子每隔几天就会有一笔小收入,如今二人在此安营扎寨,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近几年我们利兴村还成功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双膜覆盖、生物有机肥、杀虫灯、大棚重力滴灌等技术,我们采取的技术员包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种植户的科技推广模式,解决了发展瓶颈,使百姓不断增收致富。”元台镇利兴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德江一直带领农民把新品种试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放在首位。
“填满菜园子,富了钱袋子。环保、绿色、高效的种植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不断进行种植技术探索,为提高蔬菜高质量生产贡献我们的种苗力量。” 大连昕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期待昕利农的苗儿可以惠及更多的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