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瓦房店市:小孙书记的“阳光”之路
瓦房店市:小孙书记的“阳光”之路
【2021-06-15 来源:中共瓦房店市委宣传部】

“小孙书记,过年好,我替我们全家及全体村民向你拜年,感谢你这个好带头人!”,今年春节,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下派到瓦房店市土城乡土城村的第一书记孙岩又收到了一批这样的拜年祝福,这是村里的阳光玫瑰种植户周海林发来的祝福语。生长生活于大城市的小孙书记这两年又多了一些来自乡村的“亲人”,他们都来自于土城村,有的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有的是村里的党员、有的是在他牵线引进的科技项目带动下走上致富路的农民们。

自下派到土城乡土城村担任第一书记,孙岩借助派出单位科研服务资源,引品种、建基地、搞培训、创品牌、拓销路,培育“阳光玫瑰”特色葡萄种植业,坚定走“阳光”之路,为土城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青春的热情和力量。

疫情是对孙岩最大的考验,去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孙岩组织村两委、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普通党员50余人成立土城村“党员先锋队”,投入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较好地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今年春节,尽管孙岩回到大连的家中过年,但他仍旧掂念着村里的百姓和防疫工作,刚到正月初四,他就赶紧回到村里,来到村民家中和棚室内,把新春的祝福送给村民,把新的技术传给农民。

“小孙书记时刻想着我们老百姓,他利用自身优势,为我们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土城村第三居民组村民王文革说,“大到一个项目,小到一袋芸豆种子,孙书记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为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一书记”孙岩制定了发展高附加值特色种植业的思路,陆续引进了“夏黑”、“里扎马特”、“阳光玫瑰”。2019、2020两年,“阳光玫瑰”因其超高品质受到市场青睐,每斤售价达到了普通红提葡萄的3倍,丰产期每亩地收益可达到红提、巨峰的4倍以上,且产品供不应求。

谋定而后动。2019年7月,国家级星创天地项目落地土城村,获得大连科技局10万元资金支持;2020年初,孙岩借助项目资金为村集体合作社引进1万余株“阳光玫瑰”苗木,为了保证苗木合理、合规分配,孙岩挨家挨户走访,实地调查示范户报名情况,与示范户签订协议,严格分配原则。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交通戒严,苗木迟迟无法到位,示范户心急如焚。孙岩主动出击、联系供货方、物流运输等部门,协调本地交通、路卡,最终葡萄苗木如期到达,苗木及时“下地”,不误农时,保证了春耕生产秩序。截止到目前,帮助村民建成示范园3个,新增面积100亩,带动全村60余户,辐射周边面积可达500亩以上。

“阳光玫瑰”好吃不好栽,一直是困扰土城村老百姓的难题,“阳光玫瑰”技术门槛高,苗子虽然引进了,但是没有配套技术无法产出精品,面对这样的“卡脖子”问题,孙岩协调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与派出单位建立联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借助单位的科研服务资源,为农户排忧解难,疫情期间,为了不误农时,孙岩在土城村农技群、阳光玫瑰葡萄交流群开展“线上培训”,在果园里、葡萄架下组织村民与专家隔屏互动,线上答疑解惑。在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搜索优质农技直播内容推送到微信群,组织合作社成员到附近示范园参观学习,这种培训方式生动直观,针对性强,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切实的解决了“阳光玫瑰”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看直播、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村民日常习惯,求知求学代替打麻将等娱乐项目,成为了土城村的新风尚。

孙岩还邀请专家多次来到土城村开展集中培训,全年开展现场会、视频会、培训会、座谈会10余次,累计培训500人次。检测土壤20份,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3次。为村民成立家庭农场2个,争取农行贷款15余万元,建成“阳光玫瑰”连栋大棚1个。 

为了解决农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孙岩为村合作社注册“提子湾”商标,设计包装,打印600余套,参加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亿达云集等展销会。孙岩与村书记王兆广联系多家扶贫单位,与华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奇谷生活”电商平台达成协议,与土城村“百姓农民合作社”合作,打造“一村一店铺”,自2020年8月中旬开始至9月末,通过电商平台、微商、直播和线下门店途径共销售“阳光玫瑰”、“夏黑”1万余斤,农户看到新品种带来的效益,纷纷要求发展“阳光玫瑰”。

“预计未来几年,我们土城村新增面积将呈几何倍数增长,带动效果将日益显著。”孙岩自豪地说。经辽宁电台“第一时间”、大连新闻频道、大连晚报、大连日报的报道,“阳光玫瑰”已成为土城村的新名片。小孙书记的“阳光”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