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八棵树镇扶贫大棚里果蔬飘香农民笑
八棵树镇扶贫大棚里果蔬飘香农民笑
【2021-06-15 来源:铁岭日报社】

6月12日,骄阳似火,开原市八棵树镇下窝棚村的为民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贫困户刘加力正在大棚里忙着摘黄瓜,一会儿工夫就摘满一大袋。“自从村里建起扶贫基地,我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在大棚里打工,一年下来收入翻了好几番。”抹把额头上的汗,刘加力笑着告诉记者,只有每天都卖力干活,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产业扶贫资金入股 1127名贫困户得实惠


刘加力是下窝棚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劳动能力弱,只靠5亩地维持生活,还要供孩子上大学,生活非常困难。2018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陆续建起66栋扶贫大棚,刘加力不仅将土地高价流转给了合作社,他和妻子还在大棚里打工,每年可挣到2万余元工资。“以前种地年收入也就3000多块钱,光是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够,每年都是入不敷出。现在好了,我和老伴儿在大棚里打工挣钱,年底还有分红,年收入将近3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亮堂。”刘加力高兴地说。


2018年,在第一书记杜金霖的推动下,下窝棚村依托村里传统大棚种植技术优势,建起“村社合一”的为民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得到八棵树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把为民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纳入全镇扶贫产业项目库。当年,八棵树镇将全镇1127名建档立卡户产业扶贫资金全部入股合作社,还将该合作社确定为全镇的产业扶贫基地,陆续建起占地255亩的66个温室日光暖棚。合作社通过“村社合一”方式,采取“合作社+基地+扶贫资金入股+务工增收”模式,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统一生产和经营,吸纳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收。


“合作社错时种植了草莓、香瓜、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等多种瓜果蔬菜,大棚全年都有产出。而且合作社种植的所有果蔬都不打药,施农家肥,是纯绿色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广销全国各地。现在每天可销售上万斤蔬菜。”杜金霖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实现收益分红123.9万元,带动全镇529户、1127名贫困户实现了真正脱贫、稳定增收。


“输血”转“造血”扶贫大棚托起致富梦


通过建设扶贫大棚,让贫困户资产有收益、劳动有报酬、就业有岗位,真正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这是八棵树镇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一大举措。近年来,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共同富裕,八棵树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扶贫政策,以明确的思路和强劲的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实施瓜果蔬菜大棚扶贫产业项目,开创了全镇产业扶贫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产业扶贫基地共实现社会效益45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100多人次。“扶贫产业项目有活力,贫困户致富才有希望,持续脱贫才能有保障。”八棵树镇镇长戴启民介绍,今年,基地充分利用产业扶贫巩固资金进行再建设、再发展,流转土地45亩,新建30栋温室大棚,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7月下旬即可交付使用,9月份实现达产增收。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将吸纳更多的低收入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戴启民介绍,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八棵树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产业扶贫项目的跟踪服务,不仅要保证贫困户实现长期脱贫、稳定脱贫,还要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