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壮大集体经济拔穷根
壮大集体经济拔穷根
【2021-06-16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2015年底,我们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我们辽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正在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生着巨大变化。建昌县东部山区的石佛乡梅杖子村,干旱缺水、土壤贫瘠,以前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仅用了两年时间,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让农民兄弟真正走上了致富路。从依靠输血到自身造血,从脱贫到致富,梅杖子村的变化是怎么实现的?

十天前,潘树平、范彩金家里的母牛又生了一头小牛犊,看着蹦蹦跳跳的小牛犊,夫妻俩别提多高兴了。

村干部几十次上门动员,还帮他家协调了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2015年10月,夫妻俩买了四头母牛。如今,卖了两头小牛,还存栏五头牛,仅养牛一项每年就增收一万多元。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两年前,梅杖子村党支部经过反复论证,选择养牛作为村里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

如今,梅杖子村已有2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牛实现了脱贫。全村300多户村民,有115户从事养牛。为进一步推动养牛业发展,2016年,梅杖子村两委班子利用扶贫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专项资金成立了建昌县华森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养殖育肥牛。这样,不仅解决了村民们养子牛的销售问题,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针对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去年,梅杖子村在建昌县最先发展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如今,通过院子里的这个光伏发电板,陈继荣和其他25户贫困群众,不仅用电省钱了,每个月还多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在去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基础上,今年,梅杖子村的人均纯收入将超过一万元。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明年,梅杖子村将再建设两个新项目。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于拔掉穷根。小而散的资金投入,一家一户地扶持产业项目,很难有长劲、有后劲。建昌县梅杖子村通过把扶贫和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反过来集体经济有能力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发展产业项目,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形成了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