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7亿元,稳定岗位近10万个;为1227家企业提供“免申即享”政策服务;434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考核指标的217.4%;城镇失业再就业20033人,完成考核指标的182.1%。
凭借这些,今年3月,在省政府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中,铁岭市因为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工作力度大,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任务完成较好,获得奖励。
急企业之所急 利好政策精准送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上出现了困难,资金压力前所未有。此时,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讲援企稳岗政策,指导办理相关手续。953.5万元稳岗返还资金拨付到位后,全程参与此事的工作人员朱凤华专门把电话打到铁岭市人力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表达感激之情。
接电话的是失业保险科科长王品众,他的回应很简单:“我们就是想把好政策宣传好,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受益。”
时隔一年,再次提及发放2.77亿元稳岗返还资金,惠及全市2062家企业的工作时,王品众语气平和:“这些都是落实国家政策的日常工作,我们在具体执行时没有止步于‘发文’,而是站在企业和职工的角度想了一些较为实用的办法。”
为了让包括阶段性降费率、失业保险费“减免缓”、稳岗返还等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铁岭市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但是工作人员在与企业接触中发现,有的企业负责人对这些政策并不在意,认为有些政策与自己无关,不认真了解,不主动申报。
为了把好政策精准送达每一家企业,铁岭市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主动出击,组成8个工作组、组织82名政策宣讲员,为317家规模以上、高新、“瞪羚”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对近4000家参保企业进行电话“轰炸”,“一对一”宣讲政策。
抓落实,出成效。2020年全年共为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5.89亿元;为2062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7亿元,完成省定指标的277%,稳定岗位近10万个,绩效考核指标位列全省第二;为1227家企业提供“免申即享”政策服务,惠及4101人,发放补贴84.93万元,受益企业增幅位列全省第五。
辽宁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发给铁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表扬信中写道:“全省失业保险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离不开你局的高度重视,协同配合、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及时启动援企稳岗和社保退费工作,体现出急企业之所急的‘人社速度’和想企业之所想的‘服务意识’。”
不间断互动 供需双方无缝对接
稳就业工作中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的精准对接需要细致的服务,尤其是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更加考验人社部门谋划工作的深度和部署工作的精度。
为了实现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铁岭市从两个“最后一公里”入手,通过用人单位与有就业意愿人群的不间断互动,破解就业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对称问题。
为确保就业扶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铁岭市一方面从了解就业需求入手,对全市贫困人口进行了3次“大起底、大排查”;另一方面从服务企业人才需要入手,上门问需,精准服务。根据就业需求和收集、开发的就业岗位分类对接,铁岭市以“六个一批”的工作举措,逐项分解落实任务目标。组织“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50场,就近就业推荐一批;组织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按照企业的需要输出一批;引导扶持扶贫车间等37个扶贫载体,就地就业吸纳一批;组织事业单位、国企、公益性岗位选聘贫困家庭毕业生,招聘安置一批;将用工信息编制成册送到集市、田间、地头,送到贫困劳动力家中,送岗上门带动一批;多方筹措资金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村级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2020年,铁岭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527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在全省脱贫攻坚就业扶贫考核中,铁岭县、开原市、西丰县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2020年,铁岭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6%,超目标任务10.6个百分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348人,完成指标的217.4%;城镇失业再就业20033人,完成指标的182.1%。
创新“接地气” 就业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就业不需去远方,家乡就有好地方。今天我们来到的企业是辽宁精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据说它的产值每年达3000万元,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
这是铁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发布在抖音平台上的一个就业服务短视频,免费服务企业,用镜头为求职者展示真实的工作场景,请企业负责人现场解答待遇问题。
为了更加精准地解决群众“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为供需双方搭建喜闻乐见的服务平台,铁岭市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招聘求职栏目。面对大学毕业生和年轻人,有“小记试岗”“小乔进企业”、直播带岗等视频类栏目;面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印制各类招工简报,把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作为用人单位,很多企业都明显感觉到了创新服务方式带来的变化,打电话询问的、要求面试的都明显增多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服务,也把铁岭企业的整体形象展示了出来,很多年轻人跟随镜头进入工作现场后,完全改变了先前对铁岭企业的印象。
据了解,下一步,铁岭市将继续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抓手,突出抓好援企稳岗的政策落地、职业技能的培训提升、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等工作,用真抓实干,继续缩短“发文了”与“落实了”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