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沈阳市大洋河村多元共治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沈阳市大洋河村多元共治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2021-06-21 来源:沈北新区新城子街道宣传科】

夏风习习,近段时间每天早上四点半,太阳还没升起时,大洋河村的村民就起床了,他们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铁锹、有的拿着镐头,开始了美化环境的志愿服务……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能让村民早上四点半就自发参与村屯建设中来,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激发了全体居民的热情?提起这,还得从大洋河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说起。

航行靠舵手,治理靠党建引领

在大洋河村头,立了一个这样的党建地标,下面是一块基石写着“永远跟党走”,石头的上面是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这是出入村里的必经之路,每天村民路过时,都要看一看这个具有标志性的党建地标,在心里默念着“永远跟党走”。在村部的前面建起了近百米的党建长廊,“红色”为主题,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及村党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打造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单元的“三位一体”农村党员管理模式。党小组组长李大叔说“大雁在飞行时,总有一个领头雁,我们是党员,志愿奉献服务我们也要走在前面。”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大洋河村蔚然成风。“我们村社会治理工作的秘诀,就是牢牢抓住了党建引领的牛鼻子,党建引领是社会治理的‘魂’,只有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才能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村党委书记金波骄傲地说。

众人一条心,村民自治创和谐

走进大洋河村,眼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路边绿树成荫,平整干净的柏油路伸向每家每户,院里干净利落,院外花团紧簇,一阵风吹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又夹杂着花的香气扑面而来。一路上,你会看到戴着志愿者袖标的各类服务队往来不绝,自强服务队、斩草除脏服务队、思源服务队……

这两年,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空前高涨,村保洁员王大姐感叹到“曾经,垃圾千人丢,一人捡,如今一人丢,千人捡。”这话一点也不为过,村里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自强服务队由4名脑血栓患者组成,因为身体原因每天都需要走路调理病情,4人达成一致意见,组成一支志愿队伍,每天沿着大路、小路有序进行巡逻,捡拾垃圾、排查治安隐患;思源服务队由3名低保户组成,饮水思源,党和政府关爱低保护,他们也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低保户马大哥有一辆旧三轮车,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走街窜巷宣传防疫知识、到田间地头排查罂粟等植物;斩草除脏服务队,由40余名秧歌队员组成,傍晚时分到文明实践广场为大家扭秧歌,平时就在村里排查各种影响环境的问题,锄杂草、清理乱堆乱放的物品。为村里做贡献的人越来越多。人心齐泰山移,村子变美了环境变美了人心变齐了,村民在共治共建中也品味到了共享的“甜头儿”,

筑巢引凤栖,壮大村集体经济

大洋河村这两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居环境改造走在了全区的前列。“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里环境优美民心淳朴,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青睐。大洋河村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大洋河村集体与沈阳雷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土地入股形式建设社企联建彩钢厂房项目。主体厂房2000平,温室繁育大棚800平,试验室400平,建设过程中,村集体既收获了土地租金,村民又获得了就近务工平台,全村100余人到该企业从事绿化种植、扫保等短期务工,得到了“筑巢引凤”的第一桶金,村集体将“红利”共享给村民,每个村民每年需要交350元参加医疗保险,在大洋河村,每个村民只需要自己承担150元即可,其余200元由村集体承担。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了更多的企业前来兴业办厂,2021年6月大洋河村又与沈阳阳明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见书,采用村民入股的形式让村民增收致富。

大洋河村通过多元共治的方式,激活了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