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辽阳:塑造新优势 谋求新突破
辽阳:塑造新优势 谋求新突破
【2021-06-22 来源:辽宁日报】

奋斗新征程,争当先行者。

今年以来,以辽阳庆阳特种化工、博仕科技、兴启电工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精耕产学研,勇当企业联盟“盟主”;鸿昊化工等一批企业紧随其后,纷纷走上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争做技术创新主体……创新驱动活力足,辽阳不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围绕全力推进“3+3+X”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项目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厚植高质量企业,引育高质量项目……项目建设热潮涌,辽阳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发挥“东北第一城”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借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做精做优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文化引领产业兴,辽阳以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辽阳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将不断实现新突破。

踏上新征程,辽阳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实干,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开创新时代辽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笃定目标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5月30日,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项目顺利实现中期交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增收22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以上,将大大延长辽阳石化化工材料产业链,推动企业从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企业转型升级,也成为辽阳市“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度开发“原字号”的重点项目。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阳石化考察,亲切看望公司干部员工并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两个“一以贯之”重大方针,勉励干部员工砥砺前行,作为共和国“种子队”、国有企业“种子队”,要打出更好的成绩。

辽阳石化干部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拿出百倍的信心和力量,坚决当好让总书记放心的“种子队”。眼下,公司上下正全力以赴投入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建设后续工作,确保6月30日建成投产。

进入“十四五”,辽阳市目标笃定,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项目为笔,写实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辽阳市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产业数字赋能,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打造成套装备及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辽阳市聚焦规模化、精细化、高级化,建设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推动石化、冶金、建材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芳烃、烯烃、日化、冶金钢铁、菱镁、新型建材、特色轻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辽阳市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数字化提升、绿色化改造为抓手,引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材料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业链。

今年以来,辽阳市围绕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谋划工业项目126项,总投资1108亿元。截至5月,全市已实施改造升级“老字号”项目16项,总投资617亿元;实施深度开发“原字号”项目46项,总投资245亿元;实施培育壮大“新字号”项目11项,总投资30亿元。

牢记嘱托

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5月31日,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由企业自主研发的联络通道用直径3.5米土压平衡盾构机正式服务于天津地铁10号线,实现了企业在联络通道狭小空间内全机械化施工的重大技术突破。

从2009年建厂至今,12年间,三三工业从一个代工企业迅速成长为盾构机制造业的领跑者。公司董事长刘远征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三工业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大刀阔斧开展海外并购,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辽阳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牢记嘱托,辽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断给予民营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在困难上的帮扶。

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将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惠企新举措由原来的“20条”增加到“36条”。高标准编制辽阳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印发辽阳市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扶持“个转企”“小升规”……一项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一条条鼓励细则及时落实,汇聚成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进入“十四五”,辽阳市将持续提高服务企业质效,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新政策,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零距离”服务。

截至5月底,辽阳市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已达到12.76万户,新增“个转企”270户,完成省任务目标的67.5%。全市40%以上税收、5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以及近80%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出口创汇,来自民营经济。

优化环境

厚植投资创业沃土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辽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2020年,全市共取消、承接、下放和调整行政职权938项,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平均办理环节减少到2.52个。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网上可办率10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率达100%,“最多跑一次”、零跑动事项比例分别达95%和76.8%。

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管”的坚决管好、该“帮”的全力帮好,辽阳市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和真诚服务,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在政府的帮扶下,已停产6年的辽宁华兴集团化工股份公司正式恢复生产。随着新资本的注入,未来5年,华兴集团将建设我国最大的脂肪醇生产研发、表面活性材料生产研发和清洁能源生产研发三大基地,向百亿元企业目标迈进。

通过连续开展“项目年”活动,辽阳已成为吸引力强劲的投资热土。今年,辽阳市继续开展“项目年”活动,并通过“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扎实开展,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25个,总投资1931.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88.7亿元,已累计开(复)工348项,其中,新建开工144项、续建复工204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辽阳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年。辽阳市将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让辽阳成为投资创业沃土,跑出高质量发展的“辽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