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辽宁省检察院发布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白皮书
辽宁省检察院发布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白皮书
【2021-06-23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东北新闻网】

 4月25日,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举行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辽宁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白皮书(2016-2020)以及四件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

 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辽宁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00件331人,提起公诉386件777人。有罪判决率为99.7%。五年来,辽宁省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4.6%,涉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假冒专利罪等多个罪名。其中,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数量最为突出,占全部侵犯知识产权起诉人数的88.5%。

 白皮书指出,从辽宁省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来看,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出现“产业链”化发展趋势。二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由“线下”向“线上”扩展。三是经销商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发人群。四是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与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相互交织。

 白皮书提到,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新形势新要求,辽宁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不断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鼓励和支持创新。一是发挥了“捕诉一体”优势,直达诉前侦查源头,及时提前介入,发挥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责任,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二是关注民生民利保护,加大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案件的查办力度。三是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实现基础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意见交互等功能覆盖。四是慎用剥夺人身自由强制措施和严格的起诉标准为原则,坚持惩罚与教育并重的工作思路,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达到案结事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戾气。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与公安机关、法院、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形成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合力。六是优化了检察服务供给侧,进一步发挥服务企业创新职能,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方法,为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更多、更优的“检察产品”。七是发挥以案释法优势,积极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促进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氛围。

 下一步,辽宁省检察机关将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案机制和强化对权利人的救济意识,优化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并强化“两法衔接”,积极探索检察权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其中,重点围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权利人合理赔偿机制、告知制度、案件查办协作、相关领域专项治理、侵权研判、人才培育、侵权人“黑名单”、犯罪法治预防宣传、助力行业规范发展等开展工作。

 本次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还同时发布了四件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这四件典型案例涵盖了检察机关批捕、起诉、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刑事裁判监督等主要检察职能,重点突出我省检察机关对侵权假冒犯罪全产业链条的严厉打击和充分运用各项检察职权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经验做法,切实将鼓励创新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落实到司法办案中,为助力辽宁经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