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家小子可出息了,没想到上了大学,学了这些本事,回来让咱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村民口中的老张家小子,就是东港市龙王庙镇南围村村民张俊平,他是东港市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归巢行动”选聘回村任职的大学生。
像张俊平这样回村任职的大学生,东港市206个行政村每村有1名。2020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丹东市委重大战略部署,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回村任职,优化提升村干部队伍,东港市实施了乡村人才振兴“归巢行动”,通过206个行政村每村选聘一名东港籍高校毕业生回村任职,建立一支年轻化、学历高、素质强的村干部预备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力量支撑和组织保障。
“说实话,回村发展我是很犹豫的,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家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从心里希望家乡能够摆脱落后面貌,振兴起来。”“归巢第一人”国竞文说。
近年来,东港市小甸子镇草莓、蓝莓等产业逐渐兴起,急需产业管理、科技创新和电商人才。经研究,东港市决定将小甸子镇作为试点,开展大学生“归巢”选聘工作。小甸子镇共11个行政村,在试点期间,3个行政村成功招录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2名。经动员,研究生毕业的国竞文放弃沈阳一食品检测机构的高收入工作,第一个回到自己的家乡小甸子村。“归巢”上岗后,她积极配合村干部完成各项数据整理汇报工作,并通过网络直播发展电商经济,帮助村民售卖草莓等特产。后来,她动员自己的男朋友也来到村里,他们承包了3个草莓大棚,在村里创业,通过刻苦学习、钻研草莓种植技术,使自己大棚产量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帮助村民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试点的成功,为“归巢行动”的进一步推进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20年7月,东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东港市乡村人才振兴“归巢行动”实施方案》,在东港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归巢行动”。东港市18个乡镇街道经过摸底统计、面谈动员、发布公告等方式,吸引了385人前来报名,通过笔试、面试、体检与政治审查等程序严格选拔,实现了206个村每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
在选拔中,东港市委组织部根据18个乡镇街道的实际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孤山镇大鹿岛村地理位置特殊,其在旅游规划和水产经济发展方面缺乏人才,经过沟通研究和考试,选聘大连水产学院毕业的大鹿岛村户籍的李广亮到村任职,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村相关产业发展。由于黑沟镇地理位置偏远,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弱,报名人数较少,大学生配齐10个村难度较大,经过研究指导,镇党委采取摸底清查、并逐一到大学生家中与家长面谈动员等措施,最终经过两批招录,顺利配齐。
在“归巢”大学生正式到村任职前,东港市开展了专项培训,增强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使其掌握农村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东港市委注重对“归巢”大学生的政治培养,大学生“归巢”后主要担任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对任职期间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让其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行列。2020年,东港各村共有18人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东港市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从选聘任职、待遇保障、日常考勤、工作汇报、教育培训、年度考核等方面对“归巢行动”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科学管理。
大学生的回归,帮助村民从“蛮干”变成“巧干”。菩萨庙镇上川村党总支书记由春龙也是“归巢”大学生中的一员,他带领村民种植软枣子130亩,并组织全村所有大棚户成立草莓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集体购买农资、学习种植技术,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村民收入。2020年,上川村草莓年收入比上一年高出100多万元,由春龙也从一名“归巢”大学生成长为上川村党总支书记。
目前,在这些“归巢”大学生中,有23人在本村发展草莓、软枣子、蓝莓等产业,36人带头进行电商销售,通过直播带货和开设网店等方式,平均每天销售农副产品250公斤左右,为果农打开了网上销路,提高了东港农产品的知名度,引导和推动农村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为东港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王雪妍 记者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