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英,灯塔市柳条寨镇大新庄村人,辽峰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63岁,并不老。称呼他老赵,是尊敬,因为他是栽培葡萄的老手,高人,他培育的辽峰葡萄闻名省内外,成为商贩的抢手货,馈赠亲朋的水果佳品,就连忙碌的省长陈政高都知晓。
6月3日,雨后放晴,记者刚走进赵铁英家的院子,就见他的妻子和女儿在给雇工开工资。“现在雇人栽葡萄,每人每天工资100元,还得供晌午饭。活太多,自己干不过来,从开春到葡萄下架都得雇人,有时一天得雇60多人。”赵铁英的妻子田英敏告诉记者。“”你家现在种多少亩葡萄?“记者问。”400亩。“她回答。
闻讯后,赵铁英笑容满面迎接出来。一见面,就说:”开春至今,我一直在忙,活儿太多。昨天晚上下雨,地里干不了活儿,今天有空儿。“话题随即展开。
”我和普通农民的区别有三点:第一,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读书人。父亲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是教生物的老师。文革期间,我读了他拿回家的生物学方面的许多书籍,由此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第二,我是知识型农民,不仅自学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材,念了二年的广播电视大学,至今还订阅《中国果树》、《北方果树》专业杂志,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第三,我是流动型农民,经常到上海、河北等地学习考察,吸取先进经验,学以致用。“老赵讲得兴致勃勃。”十七八岁时,我开始在院子里试验栽葡萄,1993年,在承包地里大面积栽种。我从引进的30多个品种中精挑细选出10多个优良单品精心栽培,一心想着把葡萄种到底。“讲得有些口干的老赵随手拿起矿泉水瓶喝了几口,继续介绍。
”1999年,我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单品,它比巨峰的果实颗粒大,甜度好,就重点培养,取名‘辽峰’。刚上市时,只比其他品种葡萄售价贵1元钱。品尝后的消费者赞不绝口,回头客越来越多。一些商贩为了抢购,还和我说小话儿。“说到这儿,老赵喜笑颜开,两眼眯成了缝。”现在不愁销路,沈阳、大连、葫芦岛,甚至上海、北京。价钱由原来一盒60元、80元,卖到100元,富硒的葡萄一盒卖到120元,还有人买,就五六串。我种植的面积由原来的10亩、40亩、70亩,扩大到400亩。“
老赵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享誉乡里,惹得很多村民羡慕。由此,灯塔市辽峰葡萄专业合作社在2007年应运而生,老赵担任理事长。如今,合作社里有会员80人,种植葡萄近800亩。老赵更忙了,不仅要顾及自己家,还要经营好合作社。农闲时开展培训,农忙时四处指导,从春到冬,从白天到晚上,从家边到外市。去年10月,省长陈政高到佟二堡调研,灯塔市领导陪同介绍,刚提起辽峰葡萄,省长立即回答:”我知道,那是省政府的招待果品之一,没想到产地在这里。“随即指示,要把辽峰葡萄产业做大做强。闻讯后,老赵信心满满。
在自己家的葡萄地里,老赵指着即将开花的葡萄藤向记者介绍:”这里是通风带、我用的六五五留枝法、套袋能防污染保证品质……“他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临行前,老赵说:”在有限的年头,他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建成一片省级标准化的葡萄园。二是推广数字化栽培技术。三是要普及北方葡萄的防寒技术。之后,才肯安心退休。“
葡萄藤的主干外观上总显得枯老,可每年都要勃发新的枝条、叶子,结出喜人的果实。历经春华秋实,深谙种植之道的赵铁英早已把葡萄园当作乐园,潜心眷顾。
他种的葡萄串串藏学问,粒粒含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