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守护好生态 山羊变“金羊”
守护好生态 山羊变“金羊”
【2021-06-25 来源:辽宁日报】

“同样是养羊,以前是散养,虽说没有草料成本,价钱却卖不过现在圈养的。为啥?还不是生态环境改观了,游客增多了,羊肉需求量大,羊价也跟着见涨。”6月22日,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街道杨木沟村养殖大户杨成双给记者细算生态养羊的经济账。

杨木沟村地处思山岭深处,环境清幽、水草丰美。早些年,村民饲养家畜,根本无须为草料发愁,只要赶着家畜进山溜达,肥美的青草就能填饱家畜的肚子。不过,草料钱是省下了,过度放牧却给生态环境留下了欠账。

近年来,本溪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漫山放牧行为。免费草料没了,养殖成本增加了,一些养殖户打起了退堂鼓。就在此时,杨成双却返乡养起了绒山羊,一时间让很多村民想不明白。

2012年,杨成双投资80多万元建起绒山羊养殖基地,利用玉米和花生秧做饲料,第一年10月从内蒙古购进羊羔,养到来年6月销售到广州,头一年就见到了回头钱。

近几年,随着本溪“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来南芬区的游客与日俱增,带动了周边生态游、观光游产业以及餐饮业迅速壮大。眼见着羊汤馆对绒山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羊价一年比一年走高,杨成双养殖的绒山羊守在家里就订单不断。

“前些年往广州卖羊,一只羊挣个三五百元就觉得挺高了。这两年,南芬区旅游产业带动绒山羊需求量翻番地上涨。现在,我也不往南方卖羊了,销售给羊汤馆,一只羊能赚千八百元。”杨成双说。

不再靠山吃山,转而端上“生态饭碗”,杨成双靠转变观念先富了起来,还带动有养殖意愿的村民一起养羊。他在杨木沟村组建了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如今养殖规模达1800余只。

今年,杨成双家又养了500多只绒山羊,一只羊获利500元钱不成问题。“光靠卖羊毛的钱,就够养殖期间的饲料成本了,余下的都是羊肉带来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有50多万元。”杨成双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