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动物,人们把它视作“勤劳的化身”,从古至今,有许多诗描写过它们,这种动物就是燕子。“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便是描写燕子筑巢时的情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真真切切地将小燕子的可爱模样表现出来。
居住在城市的我们,偶尔看到的只是小燕子从空中飞过的掠影,很难近距离接触。近日,记者在盘锦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三角洲党史馆的屋檐下看到了一排整整齐齐的燕子窝,偶尔还能看到小雏燕张着嘴巴,等燕子妈妈回来投食的情形。
据了解,燕子在筑巢的时候,可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它们首先就是要找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还要考虑所选的地方,食物是否充足,仔细考察之后才会搭建巢穴、繁衍后代。在安全、食物来源不愁的情况下,它们会选择比较安静舒适的地方来筑巢。
据景区附近稍微年长的老人介绍,现在看到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基本都是家燕,它们是一种灵性很高的鸟儿,对人类的举动、声音、情绪、氛围具有高于其他鸟类的感知能力,俗语“通人性”。在过去,燕子筑巢时的点点滴滴、日复一日地衔泥叼草、喂养雏燕儿时片刻不停地不辞辛劳,就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劳动者在燕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知之深,爱之切,便允许它们登堂入室来筑巢。于是,人类与燕子互助互利,久而久之,这种信赖关系渐渐深入扩展到了整个人类与家燕两个种族之间。
据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自从盘锦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三角洲党史馆建立之后,就发现有家燕来筑巢,到2020年春季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更多的家燕到此来繁殖,他们粗略地数了一下巢穴大概有60余个。为了给家燕一个更安逸的家,景区工作人员萌生了一个想法,他们就地取材,采取纯手工制作,用红海滩的芦苇剥去外皮儿,然后截成一小段儿一小段儿做成苇帘,用铜丝加固,制成托板儿,工作人员花了5天的时间,手工制作了60余个托板,将这样的托板放到燕子窝的底下,一来可以防止小燕子坠落,方便家燕搭建巢穴,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工作人员还表示,这些燕子似乎记忆力非常强,秋季,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南飞过冬,等到来年,又会携家带口飞回来。大家笑着说,那肯定是因为咱们红海滩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看到诸多燕子在此搭建巢穴也进行了了解,家燕与人类和谐共处一室既是自然生存进化的结果,也有民众人为的持久推动的成因。家燕喜欢风景优美、安宁舒适的地方,更喜欢阳光,景区不仅不去惊扰它们,而且还要为它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与它们和平共处。老人们经常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燕子,不许打燕子、拆燕窝、吃燕子。作为国家5A级景区我们一定要做到发展绿色、环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