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细雨过后,盘锦市大洼区西安镇桃园村的养虾户不约而同地打开各自池塘里的增氧机。“下完雨池塘含氧量低,必须及时补充。”养殖户胡大海向记者介绍。
往年,胡大海可不会说得这么轻松。只要一开设备,没几分钟,村里的电力设备就会因负荷过高集体跳闸。“我们这儿晚上下雨时候多,一停电,全村漆黑一片。”胡大海说。
多年来,农村随着致富产业增多,能耗结构也不断改变。就拿西安镇来说,2001年,许多村集体因承包池塘养鱼取得了可观效益,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报名养鱼养虾。而养好淡水鱼虾最重要的设备就是增氧机,一到下雨天,全镇的养殖户几乎同时开机,这时候,往往电不给力,机器常因电压不足而转不动。
没有充足的电,想发展养殖业、招商引资都是纸上谈兵。
针对这一问题,西安供电所将镇内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增氧机数量及功率逐一登记在册,逐步对西安镇实施中心村电网改造。截至2020年年底,西安供电所累计申请投资1119万元,改造10千伏线路7条、综合台区69个,更换裸导线84.85千米。与此同时,国网盘锦供电公司对全市农村电网变电站实行双电源、双变压器供电改造,并于今年4月在省内率先结束“单线单变”供电历史。
“稳定的电力供应给我们小型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多实惠。”西安镇东海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宁绍林告诉记者,他过去用半自动化加工设备,每天运转约20小时,工人3班倒,生产效率不算高。告别“跳闸电”后,他立即购买了一套全自动化加工设备,加工效率翻番,8小时生产的饲料相当于过去一天的产量,每天能产近百吨饲料。“用电量大大增加了,钱也越赚越多了。”宁绍林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