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车出阜新,12小时疾驰1100公里,我们抵达此番西行“取经”的第一站——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县域不大,两个小时便可走完大半,磁石般吸引力源自一家名为“蓝顿旭美”的食品公司。
次日上午,佩戴参观证,我们成为新一批访客,步入位于太原市工业承接区蓝顿旭美食品工业园的一处地标建筑。“蓝顿旭美”成立于2005年,集马铃薯繁育、种植、仓储、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全球销售于一体。自成立以来,该公司视质量如生命,布局10万亩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引进世界领先薯条生产设备,研发迎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直至蝶变为叫板国际巨头的中国薯业急先锋,连续5度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尽头开放式厨房里,熊猫薯饼等天然醇香浓郁的薯条、薯饼、薯泥系列特色产品金黄出锅,彰显国内冷冻薯制品行业巨头的自信。
从种薯选育到摆盘上桌;从视觉冲击到思维启迪,让小土豆点“薯”成金、脱胎换骨的全产业链跃然眼前,也让我们有了愈加坚定的认识:应当把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看成一对孪生兄弟,农业产业化这片瀚海大泽的源头活水,必定要靠延长产业链、开展深加工磅礴注入,惟此方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田间小作物真正做成富民大产业。同日北上岚县,这种认知更得以印证和强化。
成品马铃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蓝顿旭美”所需孔眼少、口感好的加工薯,二是主供鲜食的商品薯。即便岚县出产多为后者,也吃过加工短板的亏。几年前,当地马铃薯加工转化率不足20%,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为此,该县引入淀粉、粉条等生产企业,建成包括土豆加工园区在内的三大园区。目前,年加工转化马铃薯能力达10万吨级,产品逾20个。
规模化加工带动产业化发展。这在阜新,也是历经实践打磨得出的硬道理。
近年来,农产品深加工业已成阜新市四大优势产业之一,“伊利”“双汇”“鲁花”等龙头企业带到阜新的不只有品牌之响,还有牵引畜牧业、种植业发展的能力之强。而今“辽宁中润”的落户,既是一种补位,更是一种升级——补马铃薯加工空白之位,升技术水准跨越之级。其与传统淀粉厂的根本性差异之处,在于凭科技创新掌握了尖端核心技术,一举破解马铃薯原料7:1产出淀粉后剩余残渣处理难题,制肥还田、综合利用,形成吃干榨净的闭环生产流程,环保无忧,成本锐减。
围绕马铃薯产业做文章,先要攻克现代化仓储第一关。岚县的土豆仓储物流园区有恒温式薯窖,错时上市卖好价钱;“蓝顿旭美”有一次鲸吞15万吨的世界最大自动化调控马铃薯仓储库之一,有效拉长生产时间。“辽宁中润”锁定国内马铃薯淀粉市场年产10万吨级目标,志在本地拓展种植基地百万亩,一期投资1.2亿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线下销售之外,“蓝顿旭美”依托北京专业团队运营线上销售,借船出海卖全球。营销靠人才,从种薯科研到机械化深翻作业,再到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化才换来高品质、高产出的成品标准化,哪一环节不靠人才?“蓝顿旭美”全球引智为我用。社会化销售、多方式揽才里蕴含真知灼见。
技术、体量一并领跑国内同业的“辽宁中润”,将为阜新铺垫“东北马铃薯加工中心”的十足底色,直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插上翅膀迈向顶级高端,但其带给阜新的还远不止此。有了从“0”到“1”的质变,我们有理由期待后面若干个“0”的量变。规模与品牌,必将吸引更多上下游龙头企业聚首阜新。
来阜开发资源、把握机会的“辽宁中润”,也为阜新农户创造了机会。引领农户跳出了自身与企业产销之间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空谈,开启了小土豆能致富的实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