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省农科院迎来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是铁岭县蔡牛镇蔡家坝兴民蔬菜合作社的菜农,专程到省农科院各个种植试验基地“进修”,和我省的农业专家“零距离”接触。
50余名菜农第一站来到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在温室大棚内,他们大开眼界,不仅见识了新品种辣椒、西红柿和紫茄子,还了解了立体栽培和层架栽培等先进技术。每走进一栋大棚,菜农们都拉着专家问个不停。
在番茄大棚内,菜农郝长松迟迟不肯离开。“吕老师,‘园艺504’和‘1848’两个品种有啥区别?”“矮壮素喷洒,啥时间最为合适?一茬作物喷洒几次合适?”难得向专家讨教,郝长松特别珍惜这次机会。
“‘1848’是新品种,从硬度和抗病能力上来讲,都要强一些。”“矮壮素一年喷洒一次为宜,最好在育苗期开展。”番茄课题组吕书文耐心解答郝长松的疑问。
“俺们这些菜农大多是小学文化,种菜技术虽然逐年提升,但是一遇到新问题就发蒙。来到省农科院,面对面向专家请教,真让俺们长了不少见识。”菜农刘长文告诉记者,眼下,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刚刚定植下茬作物,及时向专家请教,增强了他们丰产的信心。
近两年,铁岭市政府与省农科院联合开展农业科技共建,建设优质、高效的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铁岭县蔡牛镇,省农科院蔬菜所的专家不仅经常深入大棚开展现场指导,有机会还积极邀请菜农来到他们的大本营进行“深造”。
“开展科技共建以来,省农科院加深了对铁岭各地农民的科技支持,目前已开展各类院内学习十余次,几百名农民因此受益。”省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宋铁峰说,“每次组织学习,我们都针对农民的特点‘定制’课程,帮助他们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