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海城市三星集团总经理张青带着技术团队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了一场农民培训之旅。从甘肃到新疆,这个技术团队为当地的农民传授着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农民“粉丝们”听课很认真。
2006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人才,张青来到了海城。海城市委立足本地,利用张青作为科技特派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乡村产业技术服务“传帮带”的作用,为海城打造一批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队。与此同时,海城市委还推出了“农创客”“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和培训政策,支持本地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提高本土技术人才的实力。特别是在海城被评为“全国首批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海城市委充分发挥西柳服装市场、南台箱包市场、三星农业在电商人才培育、产业推广的牵动作用,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乡村电商网红人才。
人才就是生产力,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近年来,海城市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机制,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中来,积极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为营造留才环境,海城市委强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定期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走访慰问人才代表,推荐各类人才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时,海城市建立人才政策兑现承诺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工作服务站建设,设立人才服务专员热线。优化乡村人才评价方式,适当放宽在乡村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用评价指挥棒引导在外乡村人才回流乡村、发展乡村,为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发放“澄州英才卡”,提高乡村人才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海城市还关心帮助解决乡村人才在就医、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诉求,免除乡村人才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施展才华、释放能量,努力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海城市专门搭建了引才平台,海城市委专门聚焦海城乡村菱镁、滑石、钢铁、商贸等产业人才需求,做大做强“三院经济”,依托辽宁工业海城研究院、沈阳化工大学海城菱镁产业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海城校区、市双创服务中心以及“海纳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深化与研究院、高校“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推行柔性引才、“项目+团队”引才方式,“带土移植”引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或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吸引更多各类人才投身海城乡村特色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