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时节,万物繁盛,盘山县一望无际的水田里,水波微漾,稻叶整齐,郁郁葱葱的水稻秧苗组成一张张大大的绿色地毯,向远方铺展,向丰收延伸……
近年来,盘山县紧扣粮食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围绕县域稻谷优质品率到2020年提升30%的任务目标,组织投入13,825万元,全力推进“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工作,带动县域绿色生态优质稻米产业高效发展。至2020年底,全县稻谷优质品率提升约42%。
精准“三链协同”保障,形成“五优”合力,引领绿色升级,发力品牌战略。盘山县聚焦示范企业精准增加固投,补齐示范企业绿色仓储、保质干燥、适度加工等能力不足短板,升级改造原粮仓储设施17万吨、烘干设施1600吨/日、加工生产线1600吨/日、精品包装生产线210吨/日,全面提升企业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聚焦绿色生态原粮优产,建立完善优质优价优购机制,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行“中国好粮油”田间管理规范和稻蟹综合种养“盘山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和标准技术引导,以“基地+订单+农户+示范企业”模式示范带动发展绿色认证和“稻蟹共生”生态种养面积增至41万亩,有效促进和增加绿色生态优质粮源供给。聚焦绿色生态品牌优销优宣,健全优粮优销优宣激励机制,加强流通数量追溯统计,确保优销产品质量和信誉。集成营销渠道建设与宣传,创新融合产业联盟管理,培育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绿色生态知名品牌产品,全面保障提质增效。
优粮优购促进优粮优产,绿色生态优质稻谷供给显著增加。近几年,通过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实行优质优价优购机制,盘山县的绿色生态优质稻谷供给量逐年增加,绿色生态稻米产业迅猛发展。到目前,县域盐丰47等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年产优质稻谷约40万吨。其中,“稻蟹共生”生态种植面积增加至41万亩,绿色和生态蟹田稻谷年产量约27万吨,生态蟹田稻谷供给量比实施前增加近8万吨,基地和订单面积、绿色稻米认证面积增加约10万亩,绿色生态优质稻谷供给量增加近7万吨。县域稻谷优质品率比实施前提升约42%,带动农户年平均增收近亿元。
创新集成营销渠道与宣传,绿色生态品牌优销成效显著。盘山县聚焦打造生态蟹田盘锦大米品牌,坚持生态优势引领和促进粮油产品全面提质进档和消费升级。利用4A级景区盘锦大米博物馆建设集公共营销、大米文化宣传、影院品牌宣传、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中国好粮油”——盘锦大米旗舰店,鼓励示范企业建设线下、线上销售店13个,开发精包装产品68个,组织和参加各类宣传及展销活动52场次,“淳功夫”“柏氏”“湿地”“香涛”等品牌盘锦大米多次在国家级展会获得金奖,累计开拓江浙沪、京津冀、福建、内蒙古等地新销售市场17个。2020年,县域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4.5亿元(互联网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总利润1.3亿元。其中,绿色生态优质盘锦大米销量增至约19万吨,企业实现总体增效约0.3亿元。县域大米产品在近年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抽检中合格率均为100%。生态蟹田盘锦大米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盘锦大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盘锦大米品牌价值已跃升至529亿元。
绿色生态品牌精准示范引领,县域粮食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粮食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投资1.75亿元。到目前,盘山县现有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7家,市级11家,盘锦大米产业联盟成员企业12家,盘锦大米“十大庄园”3家,9家加工企业大米品牌入选辽宁“好粮油”(大米)产品名录。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店)国家级6家,省级7家,市级8家,国家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1个。累计创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市级著名商标9个。蟹田生态订单或绿色认证生产企业增至17家。发展绿色生态稻米已成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效益增长点,生态蟹田盘锦大米正在成为盘山粮食产业的“金山银山”。
水满田畴,阡陌纵横,清风徐来,碧波起伏。盘山县胡家镇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内,梁家村67岁种粮大户郑荣常满脸喜悦,“今年我种植的盐丰47号水稻长势又是特别好,再加上‘盘锦蟹田生态米’的品牌加持,今年又能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