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想方设法为企业和群众“办成事”
想方设法为企业和群众“办成事”
【2021-08-17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台】

 办事效率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我省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大力倡导痛快办事文化,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该办能办的事,雷厉风行地去办;对该办难办的事,想方设法办成,让企业、群众在辽宁办事便捷、高效、痛快。

在丹东市人社局政务服务大厅专门开设了“办不成事”窗口,企业和群众办不成、不好办的事都可以到这里反映。市民张女士,由于没有进行省外的认证,退休年龄到了,却无法领取养老金,于是她来到“办不成事”窗口反映问题。

办不成事”窗口开设的目的,就是专治各类“疑难杂症”,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肠梗阻”。开设以来,服务企业、群众2.2万人次,解决疑难杂症问题45项。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倾听企业、群众诉求,让“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形成制度化创新成果。

今年,营口市老边区将政务服务进行流程梳理再造,统一编制《办事指南》,全面克服各部门标准不一、流程不畅等问题。现在企业和群众只需按照《指南》,将备齐的资料提交到任意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就可以办理业务。

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科技型企业蓝软智能医疗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医疗MR混合现实技术已成功应用在了国内三甲医院。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短时间的快速成长得益于示范区管委会的多次“撮合”,他们主动帮企业联系科研专家,搭建院士工作站、进行校企合作。

下一步,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将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逐步构建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把过去没有办成的事办成了,把能办成的事办的更漂亮、更痛快了,自然会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就会有更多的企业、人才愿意来辽宁发展、在辽宁扎根。本台报道。

葫芦岛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等项目,确定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努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十四五”重点项目139个,比上年规划数增长30%。其中,新开工项目投资746亿元、储备项目投资830亿元。

在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的葫芦岛东部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现场,随处可感受到建设者们抢抓时机大干快上的火热气息。该项目概算投资6.3亿元,占地198.7亩,项目总体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日处理1500吨。

当前葫芦岛市各级主管部门紧盯项目签约率、履约率、落地率,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项目建设。

位于建昌县食品产业园区的中肽生物科技(辽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用羊皮生产胶原蛋白肽的专利技术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两亿元人民币。自去年签约以来,建昌县组成专班、派出专人跟踪服务企业,目前,仅用半年时间,年产1200吨胶原蛋白肽的生产线正式运营。

当前,葫芦岛市成立市县两级项目谋划和服务专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充实招商一线,构建起596人的专职招商队伍。2021年,葫芦岛市实施重点项目417个,总投资21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5亿元,其中核电、风电、光伏、氢能源等新能源项目15个,投资总额超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