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坤是原安东庄河人,1948年,24岁的他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参军,转战辽沈、平津、一路南下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在战争中,担任机枪手的孙景坤成为了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
表现出色的孙景坤连续立功,194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在一次战斗中,孙景坤所在连队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此时,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作为副排长的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扛着10箱弹药冲上161高地。
从中午12点一直坚守到半夜12点,孙景坤带领战友打退了敌人六次进攻,牢牢地守住了161高地。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在北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主动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丹东务农。他将沉甸甸的军功章压在箱底,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特殊要求。
扎根乡村的孙景坤担任起了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第一生产队的队长,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他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发展生产,修路治河。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一次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孙景坤的英雄往事才逐渐被人了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下,如今孙景坤老人在丹东市光荣院安享晚年。
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和平时期,甘于默默无闻,孙景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