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擦亮体育名片 闪耀奥运舞台——鞍山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振城市精气神
擦亮体育名片 闪耀奥运舞台——鞍山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振城市精气神
【2021-08-20 来源:辽宁日报】
鞍山奥体中心。(资料片)
东京奥运会冠军马龙、刘洋、李雯雯(左起)。新华社发
鞍山籍奥运冠军李晓霞与钢都小学学生打球。吴迪迪 摄
鞍山举办的群众自行车骑游活动。吴迪迪 摄

奥运夺金的背后,是鞍山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事业提质增效的强力支撑。鞍山市在“抓发展 促振兴”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统筹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体育强省、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勇攀高度 冠军基因代代相传


一城四金,全面开花!


在刚刚结束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鞍山籍运动员一举拿下4枚金牌,使鞍山成为全国地级市贡献金牌最多的城市。不仅如此,细数每一名运动员的成绩,更是个个成色十足,可圈可点。


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马龙以4∶2力压樊振东拿到了单打金牌,成为首位蝉联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


体操男子吊环决赛中,刘洋以15.500分力压其他强劲选手,成功拿下冠军,这是中国体操男队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00后小将李雯雯以总成绩320公斤夺得冠军,并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乒乓球男子组团体赛金牌争夺战中,马龙、许昕、樊振东以3∶0完胜德国队,拿下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最后一枚金牌,马龙因此成为截至目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夺得奥运金牌最多的选手。


李俊慧在羽毛球男双项目上虽憾得银牌,但这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已具备向奥运会金牌冲击的实力;肖嘉芮萱在射击项目上摘铜,她是一名年轻的运动员,而在射击项目上,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往往比其他项目要长得多,未来,肖嘉芮萱有望取得更好成绩。


与此同时,王简嘉禾在本届奥运会上虽然没能摘得奖牌,但她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未来仍然有机会赢得更多的荣誉;许颜书取得了艺术体操团体全能第四名的佳绩,展示了中国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风采……


在竞技体育界,鞍山一直“金光熠熠”,冠军基因在鞍山体育健儿身上可谓代代相传。


多年来,鞍山市始终坚持以建设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核心,紧紧围绕抓好业余训练这个关键,以优化训练布局为依托,以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为平台,以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为举措,不断健全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省、市持续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截至目前,鞍山市先后培养和输送了姜英、宋妮娜、郭跃、马龙、李晓霞、杜婧、于洋、孙玉洁、刘洋、李雯雯10名奥运冠军,以及徐梦桃、李俊慧、王简嘉禾、常晨晨、王越古等15名世界冠军。自1984年姜英夺得鞍山人的首枚奥运金牌以来,10届奥运会,鞍山籍运动员共将15枚奥运金牌收入囊中,铸就了鞍山体育强市、“奥运之城”的闪光荣耀。


以鞍山市体育训练学校和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两所市级体校为依托,鞍山市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贯穿于业余训练工作始终,不断改善和夯实全市业余训练的硬件条件,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同时,合理规划项目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巩固和提高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优先发展足球、篮球、游泳等重点项目,精准选才,科学训练,形成符合市情、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项目协同发展。


在积极推进体教融合方面,鞍山市多部门联动,将业余训练引入中小学校,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人员资源,以教练员深入校园授课的方式,促使业余训练和课余训练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和普及体育项目,不断增强人才后备力量。同时,举办初中、小学赛事和青少年训练营相关活动,先后举办了辽宁省滑冰冬令营等赛事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参赛机会,不断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渠道。


鞍山市还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幼儿足球专业联盟——辽宁省幼儿足球联盟。同时,与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深度合作,培养和发现更多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并积极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以赛促训,推动全市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


推升热度 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8月15日,晨曦初露的鞍山市烈士山公园里,空气清新自然。家住公园附近泰昌社区的居民张荣满,体验了几件安设在公园北侧的健身器材后,走进紧邻器材区的室外乒乓球活动基地,挥舞球拍运动起来。


走进当下的钢都鞍山,熙熙攘攘的各路健身人群,已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或在湖边步道晨跑锻炼,或在健身中心打球练习,或在健身器具前扭腰伸腿,沉醉在运动带来的快乐之中。


近年来,鞍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引领,以全民体育为目标,不断完善政府指导、部门协同、市民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机制,大力普及和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推动全市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让群众动起来,离不开体育健身设施的保障。为此,鞍山市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格。截至目前,鞍山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412.2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25平方米,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全市有足球场地143块,冰雪场地6个,社区健身中心165个,全民健身中心123个,健身房84个,体育公园9个,健身步道172个(总长度14万米)。


在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的同时,鞍山市坚持以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引领,积极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市先后承办和举办了CBSA中式台球中国锦标赛、中国职工乒乓球联赛总决赛等大型赛事活动。近年来,鞍山市每年举办大型国家级、省级、市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体育健身项目展示百余场次,参与者达10万余人次,打造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


鞍山市还通过采取打造“四季”主题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打造IP群众体育赛事、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综合服务体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运动热潮。


其中,鞍山市根据城市资源环境和气候特点,举办了春季全国梨花·山地马拉松、夏季全国登山露营健身大会、秋季“九月味道·南果飘香”群众自行车骑游活动、冬季“百万市民上冰雪”冰雪嘉年华活动等,积极以户外运动集聚人气活力,促进群众体育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同时,鞍山市大力发展传统自主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已连续15年举办“万人千台”乒乓球赛,连续14年举办“农村万人”篮球赛,连续8年举办全国登山大会,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鞍山市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不断提高百姓健康水平。


截至目前,鞍山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3.6%,“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不含学生)达93%。


拓宽广度 体育产业方兴未艾


当下,位于鞍山市立山区,集体育运动、休闲服务于一体的鞍山贝隆运动健康小镇项目,正围绕自有体育特色资源,积极开展文化、健身、青训等教育培训,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拓宽发展餐饮、住宿、购物、广告等经营业态。


作为鞍山地区重点扶持的又一多元化经营的体育综合体项目,海城金鸿体育旗下则拥有篮球训练营、金鸿体育传媒、金鸿体育运动损伤康复中心、金鸿体育运动商城等,其运营范围更是涵盖青少年篮球训练,体育赛事的活动组织及策划,运动损伤康复,健身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销售文具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等诸多领域。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重要依托载体的体育综合体项目在鞍山遍地开花,正是鞍山市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鞍山市充分发挥优异的竞技体育成绩及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优势,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和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为重点,持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全力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振兴发展赋能。


鞍山市从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完善税费价格和规划土地政策等方面发力,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其中,对符合场馆面积、投资额度等限定条件的游泳馆、健身馆、综合馆等体育经营场所按照居民用水价格实施水价优惠政策。目前,全市每年度有20至30家体育场所可享受水价优惠政策,以游泳馆为例,仅此一项,每年度可为企业节省水费成本数十万元。


特别是,鞍山市在谋划和设立体育产业项目中,结合地域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布局,全力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格局。


以城市东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山为依托, 鞍山市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其中,持续打造以“四季”为主题的品牌赛事活动,树立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发挥赛事活动辐射力和影响力,与区域内各大景区有效串联,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以户外活动集聚旅游消费人气,带动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产业联动发展。


以城市西部奥体中心“一场三馆”为平台,鞍山市积极承办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在赛事举办期间同步举办电音节、电子竞技、亲子乐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等活动,推进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此吸引人、留住人,聚集人气,提升城市活力,更好地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产业发展。先后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世界男篮超级争霸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等系列赛事活动。


以城市南部体育俱乐部为依托,鞍山市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业。其中,围绕金鸿体育综合体、春成体育中心、钧蕾体育公园等,通过闲置厂房改造成的设施完善、规模较大的体育俱乐部,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和群众体育活动。同时,进一步规范社会体育组织,搭建有效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办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做好体育专业项目升级和发展,建设与赛事高度融合的青少年培训体系,挖掘和培养更多体育后备人才。


以城市北部大型体育综合体为依托,鞍山市积极打造群众健身商贸服务圈。其中,扶持贝隆运动健康小镇和迪卡侬体育用品商城做大做强,打造集体育文化推广、体育健身、比赛竞技、休闲娱乐、体育商贸业于一体的健身商贸服务圈,发挥其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和利润链。


以城市中部健身场所、公园、广场、社区为依托,鞍山市积极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综合服务体。其中,支持企业开发新兴时尚健身项目,拓展中高档健身市场,鼓励体育健身企业跨区域连锁经营,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鞍山动岚乐健身目前已在市区内开设5家分店,会员人数已达3.5万人。


鞍山市快速发展的体育事业进一步提振了城市精气神,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奋发有为,汇聚成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