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个正在加速崛起的城市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回望历史节点,注定在发展的脉络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五年来,营口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谋篇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成就和历史性跨越。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市经济实现企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25.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8亿元,年均增长5.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和8.2%,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振兴。营口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扎实推进,全市PM2.5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分别比“十二五”末改善16.3%和12%,河流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永远角垃圾堆填场40年的陈旧垃圾和东、西污水处理厂沉积十几年的污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不断加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
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媒体融合发展、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效明显,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数字营口管理中心正式运行,智慧营口APP全线开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扎实推进,金辰机械等18家企业分别在主板、新三板等金融市场挂牌上市,民营经济总量占比突破81%,营口获评2019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成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结构转型步伐加快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4:48。临港产业快速发展,铝制品、钢铁、镁制品、石化、粮油食品五大产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营口海蜇、营口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水稻最高单产和平均亩产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位。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红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实现突破。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项目在营口落地运行,鲅鱼圈区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拥有各类研发机构348家。8个项目获国家计划立项、4个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15个项目获省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0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7.7%,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鲅鱼圈区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国家汽保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稳步发展。
对外开放扎实推进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两千亿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超过30%。兰旗机场开通首条东北支线机场全货机航线,旅客吞吐量累计突破110万人次。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营口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运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等一批重要载体相继落地,开放能级全方位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民生支出累计达到812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为3.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16连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33.9%、45.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等一批新建设施投入使用。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营口)望儿山母爱文化节,鲅鱼圈国际马拉松赛晋级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中国女排超级联赛辽宁队主场落户营口,营口超越足球俱乐部获2019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冠军。12.7万户无法办理房照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传承雷锋文化,践行“营口有礼”,文明礼德建设开创新局面,营口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观大势、谋全局,不放松、不懈怠,去虚名、干实事。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扎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续写在新时代发展的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