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鞍山:五年来我市各项民生指标迈上新台阶 百姓获得幸福感提升
鞍山:五年来我市各项民生指标迈上新台阶 百姓获得幸福感提升
【2021-09-19 来源: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从弱势救助到社保扩面,从稳定就业到养老保障,从教育均衡发展到优质医疗供给,从老旧小区改造到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来,鞍山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各项民生指标迈上新台阶,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8月26日,还有几天就开学了,岫岩女孩小元(化名)家里迎来了一群爱心客人。他们是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小元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之前身体非常不好,甚至不敢跑和跳。后来小元幸运地通过慈善部门找到了合适的心脏,做了移植手术,目前恢复非常不错。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家里探望她,回访她的身体状况,也送去了慰问和心意。过去为给小元治病,几乎掏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成了困难户。现在小元身体好起来了,她的父母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基本生活养育等标准。全市投入各级扶贫资金4.26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31431人,8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岫岩完成脱贫“摘帽”。累计筹集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9亿元,使7万名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人民幸福的稳定器。彻底改变贫困,让他们有自立谋生的本钱更为关键。为使百姓就业更加有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筹集就业资金16亿元,解决21.3万新增就业人员就业问题。不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把灵活就业社保补助享受对象扩大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户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等十类人员,享受人数增加了3万多人,有力地维护了就业困难人员的稳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每天上午,位于铁西的鞍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都分外热闹。百余名老年人在这里跳舞唱歌、练习模特步。67岁的依秀君是模特团团长,在她的带领下,这支老年模特团练功不辍,不仅自娱自乐,还经常接到演出邀请。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斗志昂扬,自得其乐。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到90.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26%,并且老年人口还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长。养老问题成为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多渠道多角度想措施找办法,让养老更有保障。

“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由2015年的1949元提高到2019年的2454元,增长25.9%。截至2020年4月,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6万人、50万人、82万人,分别完成“十三五”期末目标的103%、104%、101%。累计发放高龄老人补助1亿元。

9月16日凌晨,当城市一片寂静的时候,有一群人却依然辛苦忙碌着。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确保站前道路不留死角、通行顺畅,铁东城建连夜组织人员对道路进行填补维修。

一段时间以来,大变样的老旧小区、整治后的空中线缆、变成图画的街设家具、被拆掉的巨型广告牌匾,无不诉说着城市的向好变化。精细化管理让这座城市更加细致,一点一滴都被大家看在眼里。“变得更好了、更美了、更舒适了”,是所有人的由衷心声。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我市已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43栋,棚户区改造4.45万套。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城市风貌显著改善。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蝉联“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同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四好农村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76个。

“十三五”以来,我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问题入手,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全市所有县区在2019年已经全部进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行列。获批为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设立改革支持引导资金2000万元。

健康鞍山建设扎实推进,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分别较“十二五”同期增长7.1%、4%、17.9%、168.3%,增幅位于全省前列。

平安鞍山建设持续加强,全省率先建成市、县“1+3”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刑事速裁法庭,公安执法更加规范。新建17928处视频监控,“雪亮工程”“智慧大交通”实现新突破,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起全覆盖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协同监管与应急救援的多方联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累计下降15%。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加速创新,全市四级市域治理机构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