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创建文明城】沈阳市浑南区:擦亮城市底色 持续提升城市“颜值”
【创建文明城】沈阳市浑南区:擦亮城市底色 持续提升城市“颜值”
【2021-09-28 来源:沈阳市浑南区宣传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而对于浑南区,创城工作已经是区委、区政府的常态化工作,一轮结束后马上要开展下一轮,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常态运行体系和运转格局。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核心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在去年编制浑南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浑南区就单独设置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一章节,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长远且细致的谋划,提出要继续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城市的温度,对于细节的执着,是城市管理者应有的“绣花”之功。

       建口袋公园 在街头巷尾“转角遇到美”

     “见缝插绿,闹中取静。”街边的封闭绿地,摇身一变成为娱乐休憩的口袋公园;长满杂草的树池被五颜六色的石子装点一新;街头的配电箱,经过“美容师”的妙手点缀,也成为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在浑南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不仅体现在城市环境的全面提升,更让细节的美妙变化折射出城市的人文关怀。

       在浑南区天成街地铁站D口,荒废多年的巴士站摇身一变成为服务周边居民的小广场,既可以为周边市民提供休息的地方,又可为地铁出来的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短暂歇脚的场所;在营盘街,原本封闭的绿地背景林被打开,建成小广场和林间步道,健身、散步都可以;在全运路和在沈阳市政府西门、在莫子山公园门口,花境口袋公园色彩斑斓,让市民在城市街角处就能欣赏到奇花异草。“口袋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配角,但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却是城市生活的主角。到本月底,浑南区将建成89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绿荫里的惬意,使城市更有温度。

       在世纪路,彩色树池引得过往行人啧啧称赞。今年,浑南区针对树坑裸露、树池破损等问题,集中开展街路树坑美化清裸工作,分别选用天然石子粘合固化材料、铸铁材料和彩色基质粘合固化材料等三种材料进行施工,着力打造街路五彩树池景观,进一步提升浑南区城市建设的“颜值”。

       针对道路两侧配电箱油漆老化、破损等问题,浑南区创新性地开展涂鸦创意设计,使原本“灰头土脸”、锈迹斑斑的配电箱“景观化、隐形化”,既提高了城市品位、又提升了城市形象。

       全覆盖洁化提升城市“颜值”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浑南区将打造城市洁净环境作为第一要务,按照“高标准,无死角,重细节”的工作要求,以“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为目标,全覆盖推进城市洁化,提升浑南“颜值”。

       在城市道路清扫工作中,浑南区借鉴郑州金水环卫“五步法”作业方法,开展“便道冲刷、机械收污、路面冲洗、路边收水、快速保洁”作业模式;对全区街路U型断面(地面+立面)采取人机结合整体推进刷洗作业,达到“路见本色”的道路清洗标准。同时,提高城市保洁标准和频次,抢抓夜间黄金时段,人歇机不歇,扎实开展夜间道路大冲洗,全力确保辖区道路干净整洁。坚持主次干道、边石、人行道、栏杆每日清洗,增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车辆,推进主干道、次干道机扫水洗全覆盖,重点向背街小巷倾斜,实行每周一次深度清理。

     “路长制”网格管理,使城市管理有了“眼睛”、“手脚”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不只体现在设备的更新上,还体现在管理模式和制度上。浑南区全面落实三级“路长制”管理机制,将区内302条主次干道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统筹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浑南区以街道办事处辖区为界限,将全区302条道路划分为359个路段,并设立三级责任路长,分别负责主干道管理、次干道管理工作、支路和背街小巷管理工作,全区副区级以上领导包保1-4条道路,主动协调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使其成为一个发现问题的“眼睛”。

       三级责任路长坚持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调度职能部门进行整改,同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在全域排查问题,确保问题底数清,问题不反弹,全面提升浑南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使其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手脚”。

       此外,浑南区还建立区级领导晨检工作机制,每日对“路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检查中发现的车辆乱停乱放、店外摆卖(门前三包)、扫保质量不达标、树篦子损坏、人行步道脏污、绿化带缺株、绿化带裸露、树木倾倒\有树洞、绿植养护、绿化设施破损,边石缺失等问题进行督查督办。

       持之以恒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形成“浑南模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浑南区聚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总体要求,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构建起“三化四分类”的垃圾分类体系,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应城市发展和具有浑南特色的垃圾分类路子。

       区分类办加强对分类规划、宣传发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统筹与实施,各职能部门跨前一步、主动担当,各街道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成立工作小组,定人、定岗、定责,坚持把垃圾分类与城市管理精细化统筹安排,形成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形成了党建引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上下联动,层层抓垃圾分类的强有力组织保障体系。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浑南区将培育分类理念,注重上下联手、部门联动、社会联合,引导、鼓励全民“懂分类”“想分类”“会分类”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全力以赴推动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形成了地域全覆盖、人员全响应、责任全落实格局。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因疫情防控有所下降)。

       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是基于当前浑南小区现状探索出的培养市民分类意识、提升投放准确率的有效方法。区分类办在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中发挥总牵头作用,坚持“简便易行、合理布局”设施设置原则,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四分类各个环节,做到“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调动起居民积极性和主动性。

       浑南区着眼区域发展实际,创新方式方法,赋能分类治理,加强科学管理,设定生活垃圾全覆盖工作标准,高标准建设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打造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全过程分类体系。通过加大硬件投入,提升分类能力建设,满足居民主动分类需求,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真正落地落实,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生活习惯和文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