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抚顺市顺城区课后服务异彩纷呈 减负提质落地有声
抚顺市顺城区课后服务异彩纷呈 减负提质落地有声
【2021-10-28 来源:中共顺城区委宣传部】

编者按: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顺城区把做好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双减”政策落地的首个学期,10月20日至22日,组织开展顺城区课后服务拉练展示工作会,全区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对辖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进行观摩学习,交流经验,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管理,推进全区“双减”工作再提升、再突破。

10月22日15时,记者随顺城区课后服务拉练团队一同走进顺城区新华一校,放学后的校园依然热闹非凡。操场上,足球社团的孩子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接受着“传球、接应、跑位”等实践训练,虽然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但无一不对足球充满兴趣;艺术楼里,京剧社团的孩子们在排练《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一招一式专业范儿十足;古筝社团的孩子们,信手拨弹,从容典雅,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流淌……校园处处充满阳光快乐和勃勃生机。

这只是顺城区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新学期伊始,顺城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创新形式,拓展渠道,丰富内容,用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高质量服务,让孩子们享受课后“幸福时光”,也促进人民群众对顺城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区校用心

关键词一

顺城区自2018年11月正式启动课后服务工作以来,逐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努力实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教师满意”目标。

充分把脉。从区、学校、家长3个层面,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现场观摩等形式深入调研,摸清实情,充分论证,认真研究课后服务实施办法。先后印发了《顺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顺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安排指导全区课后服务工作。

充分尊重。坚持学生自愿、家长自愿、教师自愿“三个自愿”原则,因地制宜,落实“一校一策、一生一策”。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签订服务协议和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厘清责任,保障各方知情权。召开学校教职工大会,共同商讨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每月定期公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名单、课后服务经费收支情况,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充分保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区教育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后服务日常管理运行和指导考核工作。各学校分别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并逐步完善《课后服务教师岗位职责》《课后服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本可依,规范有序。

家长安心

关键词二

“孩子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我们父母很安心。”顺城区中心小学一位家长和记者感慨道:“孩子在学校里接受课后服务,不仅能学到东西,安全也有保障,家长更放心。”

顺城区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做好课后服务的首位,织密校园“安全网”,为课后服务保驾护航。

安全管理到位。各学校制定并严格落实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强化学生考勤、领导巡视、门卫登记、清校检查、应急预案等安全措施,做到集中有人监护,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及时消除场地、设施、消防、饮食、疫情等方面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学时,老师有序将班级带至指定位置,实现与家长“无缝对接”。加强对引进的校外人员的资质及服务过程的监管,保证课后服务高品质有序开展。

设施保障到位。课后服务的实施,学生放学时间晚了,特别是进入冬季,天黑的早、路又滑,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顺城区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情况下,为各中小学校配齐配足校园保安及安保器具,校园一键式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到全覆盖。一些学校还特意安装了室外照明设施,方便出行。

部门联动到位。区教育局与多部门密切协同,实现课后服务“共治”。顺城公安分局依据学校分布情况,科学部署警力,每天34个“护学岗”68名警力准时上线,指导学校保安人员做好护学工作;顺城交警大队在上下学重点时段启动“护学模式”,每天出动警力30余人,维持放学交通秩序;消防部门、市场监督等部门不定期开展消防隐患排查、食品安全检查,筑牢安全防线。

学生开心

关键词三

“在学校做作业效率比在家高很多,老师还能给大家讲题,答疑解惑。作业完成后,我们还可以去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活动。”新华二校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宋亚伦说。

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顺城区各中小学立足校情、深挖内涵、创新实施,“一校一策”将课后服务工作做到学生、家长的心坎上。

顺城区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答疑解惑为基础,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完成作业,减少晚间在家写作业时间,解除或减轻家长辅导负担。在完成作业辅导的基础上,要求各校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上下足功夫,开展美术、体育、音乐、信息等方面丰富多彩兴趣活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目前,全区课后服务开设艺术、体育、益智三大类课程40多个特色项目。

葛布一校成立10个兴趣小组,排球队训练成绩硕果累累,特别是通过教师走班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多学习特长机会;将军一校将足球特色做深、做大,刮蜡画、纸插艺术别具一格;将军二校努力实现“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舒尔特方格训练培养孩子良好专注力和高效行为力;将军三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办学特色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开设22个兴趣小组;远洋实验学校建立儿童美术创意基地,按照低、中、高年段分别开设线描画、色彩画、素描画等绘画小组;抚顺城一校设置“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及社团课程”,架子鼓、课本剧、手工编织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抚顺城四校“校本、师本、生本”“三本”课后服务模式,葫芦丝、篮球、花式跳绳是该校孩子必备本领;新华一校整体规划、系统设计,18个种类33个班次社团活动,涵盖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内容;新华二校把“快乐也有三原色,课服成为好时光”作为课后服务前景目标,形成“发展性+成长性+拓展性+特色性”于一体的自主选择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孩子们每天在别具特色的班班有歌声、整齐富有节奏感的课桌操中开启幸福课后服务之旅;顺城区实验小学“学校、班主任、科任”“三层次”课后服务模式,羽毛球、乒乓球、快板不负孩子们满眼期待;第二实验小学“1+X”课后服务模式,弦乐、合唱、击剑等20多项兴趣小组遍布校园每个角落;大自然小学将学生特色活动安排在课后服务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再由教师辅导孩子写作业。围绕“口”系列、“手”系列、“脑”系列,开设社团20个,学生走班、选学科、选老师、选项目,充分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顺城中心小学“特色体育、音美社团、班本活动”三大类特长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需求;长春学校各类班本特色活动落地开花,口风琴、多米诺骨牌、版画、武术、跆拳道等兴趣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佳化学校将课后服务与乡村少年宫有机结合,成立体育、艺术、手工等8个兴趣社团;会元学校把以体促德、以体启智、以体育美、以体强身理念落实在课后服务之中,组建足球,篮球等兴趣小组,开展“绳舞飞扬”跳绳活动,让校园成为“乐园”。

家校社同心

关键词四

走进将军一校,美术教室里刘莹老师正指导学生制作衍纸作品,彩色纸条在刘老师手中卷、捏、拼、粘,美轮美奂的衍纸作品让孩子们难掩兴奋。“参加刘老师的衍纸兴趣小组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希望自己能制作出更多的衍纸作品。”将军一校六年二班学生张梓萱说。孩子们口中的刘莹老师,其实并不是美术老师,而是一名班主任老师,衍纸是她的业余爱好。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后,得知学生有需求,她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深入学习衍纸艺术。“只要孩子喜欢,老师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刘莹老师的话说出了大多数教师们的心声。在顺城区更多的老师看来,课后服务其实也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特长的平台,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生活,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在顺城区不少学校,类似的景象层出不穷,擅长舞蹈的老师领着孩子跳舞、擅长书法的老师领着孩子练习书法、擅长美术的老师领着孩子绘画。只要给予教师充分尊重、信任,为他们搭建良好平台,就能激活教师的内生动力,让教师们在课后服务舞台上“各显神通”。

“教育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应该激活社会各界的能力和资源,形成全社会大教育观,共同为教育服务。“拼装机器人太有意思了”大自然小学二年级三班学生邹东宸兴致勃勃地把玩着自己亲手制作完成的机器人。他告诉记者,“上这种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比方说一些简单机械是怎么运动的,还有齿轮传动、连杆结构等等。我非常喜欢这种课。”与大自然小学一样,全区学校不同程度引进校外优秀师资和优秀课程,以此弥补学校师资不足,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学习空间。在顺城区一些学校的课堂上,还出现一批特殊的“老师”。他们有的是书法爱好者,走进学校为孩子讲解书法知识;有的是体育爱好者,教给孩子花样跳绳技巧……顺城区还将课后服务与家校共育有机结合,把家长请进学校,利用他们职业专长,实实在在地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大自然小学校长王红说:“家长参与进来,既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也在无形中锻炼了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教育能力。如今家校沟通更顺畅、家校合作更密切,孩子成长更快乐了。”

“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将更好地回归校园。下一步,顺城区将继续探索以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各类社团为内容的“1+1+X”课后服务模式,形成‘一班一品’‘一校一品’,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