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党旗引领的“阜新路径”
党旗引领的“阜新路径”
【2021-12-17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脱贫战场在哪里,党的旗帜就高扬在哪里;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攻坚的身影。 

        初心所向,使命所系。 

        在阜新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于跨越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节点上回眸,党旗猎猎迎风展,脱贫攻坚脚步疾。 

        在这场宏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冲在前,带领广大群众向贫困宣战,以必胜姿态赢取骄人战果:全市97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2个省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事非经过不知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上下付出艰辛汗水。市委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创新党建体制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延伸党建服务触角,拓展党建覆盖范围,在实践中诠释了党建引领攻无不克、党旗所指民心所向。 

       这是新时代的伟大胜利,这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这场胜利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阜新既具备东部沿海省份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特征,又具有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贫困特点,同时兼具资源型城市共同贫困的地域实际,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阜新建设扶贫改革试验区,有利于解决我国多样性、复杂性的贫困问题,对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贫困问题具有多重参考价值。 

       市委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致力于造福民生,在加强党建制度建设上发力,高质量开展扶贫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词”。全市521名“第一书记”和省派驻的166名“第一书记”共同扎根乡村,党政干部进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政法干部进乱村、涉农干部进产业薄弱村,结“穷亲戚”,办暖心事,广泛融入乡村。在他们的带动和参与下,乡村发展规划更加科学高效,一大批致富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各方资金不断涌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民致富。过上好日子的贫困村百姓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第一书记”就是那个“火车头”。 

      推进“一肩挑”成为基层组织领导脱贫攻坚的亮点。为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指导意见》。从今年年初到9月末,全市“一肩挑”比例由年初的25.1%上升至99.7%,实现了党务、村务一起抓,催生出更强的共振声音。同时,全市注重开展“三培养”工作,把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和村“两委”后备干部3212名,蓄满了源头活水。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市委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上寻求突破。这是因为,一个个最边远、最艰苦、最落后的村庄,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啃下“硬骨头”,依靠“桥头堡”。全市488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升级,改变了松松垮垮、懒懒沓沓的旧形象,成功加入“桥头堡”阵营。 

      强化党的领导,才能握指成拳。市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大力推广“党建+”模式,坚持党建引领贯穿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全过程。 

      在广大农村,致力于赋予红色引擎更强动能,“党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活动广泛开展。“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土地确权、党政机关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等“党建+”模式得到推广,实现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与贫困户的自身条件有机结合,建立了既“授人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精准脱贫机制,推动贫困村实现精准脱贫。 

      我们同样看到,在党建引领下,“集体经济千村示范”建设如火如荼,有效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成为提高脱贫攻坚质量的一剂“良方”。近两年来,全市共确定集体经济扶持村137个,累计落实各级财政扶持资金6850万元,已产生经营性收益517.12万元,促进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为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 

      历史的演进,总是伴随着重大变革。彻底消除贫困,虽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也不是触手可及那么简单。在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中,我市着眼构建大扶贫格局,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奏响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集团帮村”工程是市委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智慧结晶。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由市级领导分别带队,市直单位和重点龙头企业组成十多个“帮扶集团”,对口帮扶深度贫困村,形成了由上至下的立体式多元帮扶格局。目前,工程已先后4轮帮扶56个深度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789个,4.6万人口直接受益,为脱贫攻坚贡献了“阜新经验”。 

      立足“互学、互帮、互促”,全市还开展了“千千结”活动。市、县(区)直机关所属1108个党支部分别与622个村党组织、188个社区党组织、229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和6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子,实现了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共联共建共享,打造成党组织之间、党群和干群之间的“连心结”,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聚合力、助力脱贫促发展的新路径,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放眼脱贫攻坚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已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定盘星”。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接“地气”、沾“露气”、聚“人气”,带领农民发展生产,打赢了脱贫攻坚的“歼灭战”,催生了百姓的笑脸,成为扶贫成效最好的注解。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党旗引领下,全市脱贫工作正深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望前路,脱贫成果的“巩固战”已经打响,广大党员同心实干,必将映红更多百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