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省委举行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
这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个方面的红色标识,围绕我省在保护挖掘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上有哪些举措,省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农涛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农涛回答记者提问。
农涛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总结了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个方面的红色标识。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阐释“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这是要求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辽宁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众多发生在辽沈大地的重要历史事件,为辽宁留下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红色资源。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为代表的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有100余处,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有260余处。同时,我省拥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9个。
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推动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挖掘研究上,策划推出《东北抗战歌谣全集》等书籍,抢救性拍摄了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记录片《铭记》等。在整理集纳上,建立辽宁革命文物数据库,核定公布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65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0818件(套)。在宣传弘扬上,推出“中共满洲省委与东北14年抗战”等百场巡展,创作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话剧《北上》等一大批革命题材文艺精品。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重点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挖思想内涵,让红色资源进一步“亮”起来。整合全省党史、档案、地方志等部门和机构力量,发挥国家出版基金、省社科规划基金、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等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究,生动展现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二是强化保护管理,让红色遗迹进一步“活”起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系统性保护,实施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工程,用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抢救、修缮、保护一批革命文物遗址,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着力建设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让红色故事进一步“热”起来。组织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优化展陈内容、改进展陈方式,着力办好现场展、扩大流动展、强化主题展、丰富网络展。组织创作推出一批革命题材文艺精品,开展红色影片公益放映等活动,不断增强辽宁红色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