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温室大棚成了本溪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阵地。日前,记者在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久才峪村的温室大棚里看到,一株株新鲜的刺嫩芽长势喜人,个个叶片饱满、鲜翠欲滴,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随后进行打包装箱,销往全国各地。“现在一天能采五十多斤,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一点都不愁卖。”大棚经营者郑铁高兴地说。
近年来,本溪县始终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依托这些产业,村民们致富有了新门路,以往的冬闲变成了冬忙,更多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能过上好日子,一直以来就是咱庄稼人的梦想。”郑铁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不怕吃苦,再赶上党的好政策,他们夫妻俩从2016年开始利用大棚种植山野菜,充分利用本地生态资源优势,靠“好环境”,干“暖经济”,打“季节差”,大力发展反季刺嫩芽种植产业。
面对市场上同类商品的日臻丰富,郑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优质”才能站稳脚跟。他积极利用闲暇时间找资料、学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慢慢地,他在山野菜产业发展上也从最初的“跟风型”逐步发展为“技术型”。“山菜生长需要的是半阴半阳,要是温度太高太阳太足,菜的口感就不嫩了。我在种植的时候非常注意这一点,通过人工和设备进行调节,让大棚的温度湿度都符合山菜生长的最佳条件。所以我家山菜的口感跟自然生长的一样,客户的评价都非常好。”
有技术和勤奋做支撑,郑铁的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今年年初,为满足市场需求,郑铁逐步尝试将过去单一的刺嫩芽种植模式丰富为老山芹、大叶芹、刺五加等多种山野菜种植模式。随着山野菜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好。“发展大棚山野菜产业已经好几年了,效益是一年比一年好,俺们的致富梦想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