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智慧水利”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水利”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12-24 来源: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避险转移电子签到系统、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我市智慧水利建设佳绩频传。近日,鞍山入围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据了解,2020年,鞍山市水利局在岫岩建立了一套人员转移电子签到系统试点,岫岩水利部门作为试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通过联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对21569名险户使用的移动电话进行了分类识别。今年汛期雨季来临时,岫岩在每个安置点内张贴一张签到二维码,险户居民用手机扫码进行签到,无法扫码的非智能手机及无手机的险户,在包保责任人的帮助下完成了扫码签到。签到成功后,通过后台大数据统计,即刻可以实现实时统计、实时追踪险区险户人员转移安置情况。日前,市水利局已计划在全市推广防汛转移安置大数据查询系统。

    对标市域精细化管理标准,聚焦河长、防汛两项重点工作,市水利局依托防汛视频会商调度系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监测预警系统、农村基层预报预警系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四大载体,建立起了智慧水利大体系,不断巩固、提高并完善我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

    2010年,我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平台成为全省试点工程,在岫岩首批建设实施,随后海城市、千山区也相继建成实施。目前,全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监测设施共有自动雨量站113座、自动水位站31座、视频监测站4座。遇有强降雨,自动监测站即时发送水雨情信息到预警平台,经过数据库分析以及预警阀值,及时向有关地区的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提示做好强降雨防御及人员转移工作。

    上云用数赋智,我市农村基层预报预警监测设施和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也极大推动了智慧水利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目前,全市有自动雨量站16座、自动水位站8座、视频监测站8座,可以将水雨情数据即时传输到云端平台,实时查看雨情、水情信息,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利用多级网络快速收敛至管理信息系统,向领导、工作人员、公众等用户分别提供电脑、APP、微信号等三种终端访问,搭建起了河长制信息化云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