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的辽东山区,银装素裹。
大山深处,孙安东家的温室大棚里,大叶芹、蒲公英生机盎然,墙边一扎扎的刺嫩芽,翠绿欲滴。“第一茬山野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第二茬赶在春节前也能上市。”孙安东一边挑选刺嫩芽装箱,一边对记者说,“现在,人们都讲究健康饮食,喜欢吃纯绿色的,山野菜比大鱼大肉更受欢迎。”
“可不,客户天天催着要货,都忙不过来了。”孙安东的爱人喜滋滋地说,家里4栋大棚,每年收入十多万元。
选对了产业,一家人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孙安东所在的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砍椽沟村地处大山深处,林地多耕地少。以前,靠天吃饭的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孙安东一家四口曾经靠种玉米、大豆为生,日子过得拮据,只能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状况从2015年开始改变。抚顺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致富,针对村里林多地少的特点,砍椽沟村确定了发展林下经济和反季山野菜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思路。
在村里帮助下,孙安东开始试种反季山野菜,当年收入8000多元。尝到了甜头,孙安东家连年扩大种植面积,这两年还将销售渠道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将山野菜卖到全国各地。
“全村每家每户都有产业,大家都铆足了劲比着致富,收入最多的人家,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孙安东说,现在村里成立了山野菜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购买了生产设备,将山野菜加工成鲜品、速冻、腌渍产品出售,大家抱团闯市场,一年四季都有钱赚。
腰包鼓了,底气就足了。2018年,孙安东把自家房子里外都贴上了瓷砖,装上了地暖,又重新置备了全套的家电。去年,家里还添了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好。
目前,砍椽沟村已广泛发展林下参、山野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如今,砍椽沟村人富了、村美了,一幅气韵生动,美丽、和谐、文明、富裕、幸福的新农村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