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明(左)在指导徒弟木雕技法
施正明制作的盖州古城沙盘
贾娜与父亲在摊位上忙碌
王惠平(右二)与志愿者团队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
多苦多难的日子 我都能咬牙挺过来
施正明:盖州市宏裕森红木家私总经理
虽然临近年关,可施正明的木器加工厂里依然忙得热火朝天,订单多得排不过来。左腿的假肢,让施正明走路有些不便,但一遇到技术难题,他就全然忘记了身体的残疾,车间里到处是他拄着拐杖的身影。如今,施正明的工厂已经颇具规模,拥有了几十名工人和多台套木器加工设备,客户源源不绝。
眼看着自己拥有的一切,施正明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年激励着我不断奋斗的,就是我这个乐观不服输的性格。多苦多难的日子,我都能咬牙挺过来。”
“读书时,我的学习成绩就很优秀,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考入熊岳高中。本想着考上大学出人头地,谁曾想患上了骨髓炎,由于医治不及时,左腿的溃疡长期不愈合,不仅走路迟缓,后期还突发了几次昏厥。无奈从高中退学后,我的人生仿佛一度被逼进了死胡同。”
“书读不成了,可我不能闲着。辍学后第二年,我开始自学篆刻,刻苦专研数年,我的篆刻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并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内。可惜,书法和篆刻养活不了身在小山村的我。一次机缘巧合,有人推荐我去跟几位南方木工师傅学习木雕。师傅看我身体条件不行,压根就不收我。于是我天天骑十几里路的自行车,去工厂跟师傅说小话,就这样磨了人家一个星期,才正式收我为徒。”
“上世纪90年代,当时室内装饰很流行带木雕图案的暖气罩。那时的我开始创业,四处推销自己的雕刻的暖气罩。推销就是要腿勤,可每天走上万步让我那一直未痊愈的骨髓炎症状愈发严重了。左脚跟长期溃烂,每走一步都痛得钻心。为了不耽误生意,我找人定做了一个厚鞋垫踩在脚下,一瘸一拐地跑业务。每天回到家,鞋是都被血水浸透的......”
“残疾人创业,起初所经历的难处常人无法想象。幸好,我坚持了下来。在各级残联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厂子规模越来越大,我带的木雕徒弟也达到数十人。徒弟们现在均已就职于各大木门家具厂,成为技术骨干,其中佼佼者自己建厂创业,得到良好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多年以来由我设计雕刻的木门作品屡次在北京国际木门展上获奖。我设计的大型木雕作品‘百鸟朝凤’和仿古家具‘乾隆鹿角椅’广受大家喜爱,并为藏家收藏。尤其是,2015年由我设计制作的‘盖州古城沙盘’,用木雕工艺生动地再现了盖州古城的宏伟壮阔,该作品现存放于沈延毅纪念馆内,受到当时市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更是曾在中央电视台展示播出过。”
“虽然腿脚不灵便,可我的手灵活啊。于是这些年我凭着手艺积累了一些名气。近几年,高端定制木器的市场越来越火,来找我加工定制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每一件作品我都悉心揣摩,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不马虎,全心全力为顾客定制精品。身体上的残疾丝毫没影响我的事业发展,反倒给了我不服输的动力。”
被一座城市的爱心眷顾的幸福
贾娜:“娜小强”爆米花品牌创始人
腊月廿五的傍晚,天色已昏暗,路上车流滚滚。可能是大家都着急去走亲访友,采购年货,电子文化商场旁的这个小爆米花摊的生意有些冷清。贾娜和父亲却依然没有收摊,他们期待着能再有顾客光顾,为今天的拼搏增加一份收入。也难怪,这个三口之家里有两人身患“多发性骨软骨瘤”的罕见病且无法医治,这种病会逐渐剥夺患者的劳动能力。可以说,贾家人是在跟病魔赛跑,用辛勤的劳动积攒下一份生活的保障。
“认识我的人会说:哎,贾娜是个坚强的女孩。可我的坚强是这么多年与病魔抗争磨练出来的。我和母亲都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的罕见病,我甚至一度瘫痪。我上中学后,作为全家经济支柱的爸爸下岗了,我一度面临辍学,是依靠众多好心人的资助,我才重返课堂。考入幼师后,我决心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课余时间我做过家教,当过饭店的门童,在电器商店当过促销员。那段日子,我白天上课,晚上打工到凌晨一二点钟,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可我鞭策自己∶苦,我不怕,累,我能熬,我要努力活着,让我的人生实实在在,变得更有意义。”
“工作后,我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在爱心人士的关爱帮助下成长起来的。虽然我当时收入只有500元,但我拿出来一多半收入资助了3名贫困儿童,我想尽我的所能,让他们的世界里多一点温暖,心灵里多一点阳光。2016年7月,我与几位爱心志愿者共同组建了爱心公益团队,开展了‘支教山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山区的留守儿童们带来欢乐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后来,妈妈的病越来越重,几近瘫痪。可十几万元的手术费用对于我家来讲是一笔天文数字。为了筹集高昂的手术费用,我家开启了创业之路,爸爸支起一个做爆米花的流动摊位。我给爆米花注册了一个商标,叫做‘娜小强’,‘娜’取自我的名字贾娜,‘小强’寓意着我家人自立自强的精神。我觉得人生就像爆米花,不经历煎熬、不经历波折痛苦,就不会有爆破后的美丽改变。”
“通过媒体报道我家的故事后,很多好心人来摊位上买爆米花,他们都知道我们家的故事,所以宁可排队一两个小时。也有爱心人士主动要来摊位上当志愿者,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更有市、区文明办等单位携手,为我家支起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餐车,市供电公司免费给爆米花摊位接上了电。我们一家人能被一座城市的爱心时刻眷顾着,这种幸福的感觉真好。”
众多善举 激励着我无法放弃
王惠平:大石桥市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
年关将至,王惠平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帮扶一个又一个贫困残疾人的路上。如今,她在扶残助残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是社会上爱心人士的一次次善举,不断激励着我坚持下去。2009年8月,大石桥市助残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我被选为会长。从此,助残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扶残助残活动,帮助那些因为父母残疾,家庭贫困而求学艰难的学子们顺利完成学业。至今已经捐赠100多名贫困学生,捐赠助学资金11万余元;给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购买了崭新的羽绒服。为了孩子回家方便,协会又资助这些贫困残疾学生通勤车费;2019年11月,通过我的努力争取,深圳市慈善会下属一个基金会来到大石桥市,捐助黄土岭镇吕王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共计99名贫困学生。”
“除了帮扶贫困残疾学生,我们也注重定向帮扶那些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脱贫致富。协会了解到肢残人士邹某没有太多劳动能力的情况后,筹款帮助其购买了200多只鸡雏和饲料,待鸡雏长大产蛋后,协会又号召爱心团队帮其销售鸡蛋,其中一名志愿者就一次性购买了2000多枚鸡蛋。在媒体和爱心团队的共同协助宣传下,邹某家的鸡蛋供不应求,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如今,大石桥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已拥有注册会员150多人,助残志愿者500多人。从2014年至今,协会以成员募捐方式筹到捐助款物60余万元,捐出现金及物品折款50余万元,以及爱心人士捐赠的一些生活物品。共计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400多户,资助人数近千人,共计走访服务时间2000多小时,足迹遍及大石桥市各个乡镇。”
“我怀着感恩的心态,坚持从事着对贫困残疾家庭的扶助行动,从中我收获太多的幸福。看到那些受助者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就是我和协会志愿者们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