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正月初三。9点,在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7组,小货车、轿车不时从路边的连排大棚区开出。大棚附近的仓库里,身穿工作服的村民翟希军正在指挥工人,把刚采摘下来的羊肚菌装箱,仓库边还停着几辆等待装车的小货车。手机传来响声,翟希军看着信息,嘴里喃喃念叨着:“都快点吧,这边又来订单了!”
仓库附近一座1亩多地的大棚里,3名工人正蹲在地上采摘羊肚菌。选长度超过10厘米的成熟饱满菌子,轻捏菌盖,用锋利的小刀快速切下菌根,再轻轻地码放盒中。这样一份新鲜的羊肚菌,每公斤售价480元。说到价格,翟希军的脸上现出笑容:“我春节都在大棚里过的,只要能赚钱,再辛苦也值得。”
2021年之前,翟希军是镇里有名的香菇种植户,技术好,产量高。但随着香菇种植户的逐渐增多,香菇市场日渐饱和,批发价格从起初的1公斤6元降到了3元左右。眼看种植香菇要亏本,寻求新的种植项目,成了困扰翟希军多日的难题。
2021年初,楼房镇请来辽东学院的专家,进行新品种农产品种植推广,并鼓励村民开辟农产品种植的新市场,翟希军由此获得了新的机会。“我们镇里搞板栗、蓝莓种植,一直和辽东学院有联系,农研所的专家说有新品种菌类种植,我就说我想试种一下。”翟希军说的新品种菌类,正是四大名菌之一的羊肚菌。一般野生羊肚菌在当年的5月上市,而大棚种植试验的成功,让羊肚菌冬季上市成为可能。
进入羊肚菌大棚,温度较其他大棚明显低了很多,翟希军告诉记者,这就是羊肚菌种植的第一大难点——低温。与对温度要求相对“大条”的香菇相比,羊肚菌对温度的要求极其严格,温度略高,菌苗就会死亡,而且菌苗很容易感染病害,直流风时间过长,也会让菌苗生长受阻。正因为种植不易,市面上很少有人在冬季大棚种植羊肚菌。“我做过前期市场调研,市场潜力很大。”翟希军说。2021年9月,他大胆决定,将家里10座大棚全都改种新品种菌类,从第一批菌棒入驻大棚那天起,他和家人便吃住在大棚里,悉心照料。春节正是羊肚菌峰产大面积上市的时候,在辽东学院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种植的羊肚菌品相好,加上菌子本身营养价值高,耐储存,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有了收获的,不止翟希军一家。要货的人多,大棚和仓库都忙不开,他就雇了10多名村民打小时工。“一小时12块,春节前到现在,一天少说干8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一天十几个小时,要不在家也是猫冬,现在过年时候也有钱赚,高兴。”村民郭英霞笑着说。 (本报记者 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