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话说元宵节和灯谜
话说元宵节和灯谜
【2022-02-13 来源:丹东市元宝区区委宣传部】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

在农历春节后第一个月圆来临之际,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和元宵节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猜灯谜。

灯谜的来历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有民族风格的文化活动,是从古代就开始流行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使之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内容。

灯谜三要素

谜面、谜目、谜底。“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好比几何学的“假设”;“谜目”是限定所猜的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好比几何学的“求证”方向;“谜底”是答案,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

做诗讲究押韵,做对联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第二谜面上的字,不能在谜底中出现。第三有些灯谜,巧妙借用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

常用猜谜方法

1.正扣法:根据谜面所表达的正面含义,去领会、推理,联想出谜底。如“择日乔迁”猜成语“改天换地”就是会意为改天换地址。

2.反扣法:从反面去推理,寻求谜底。如“必须制作优良产品”猜成语“不可造次”(解作不可制造次等货)。

3.增字法:给谜底或谜面增加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如“更”猜成语“与人方便”意思是更字增加人旁成为便字。

4.减字法:把谜面的字去掉某些笔画而得出谜底。如“个个不落后”猜简体字“丛”字,谜面前三个字都落掉后面一部分,成“人、人、一”三个字,合成“丛”字。

5.组合法:谜面的字或有关笔画直接组合起来。如“八九不离十”猜一字“杂”字,意思是把八、九、十三个字不分离地加起来成“杂”字。

6.会意法:通过领会谜面的具体寓意,猜成灯谜。如“四十五天”猜一字“胖”,意思是45天是一个月加半个月,合起来为“胖”。

7.用典法: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历史典故。如“鹬蚌相争”猜保险名词“受益人”,原典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是人,所以猜“受益人”。

8.问答法:是谜面提出问题,谜底则进行解答,一般为曲解。如“如何是 好?”猜体育名词“女子组”,将谜面解读为如何是“好”?谜底回答由“女”和“子”二字组成。

趣味诗——回文诗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回文诗是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艺术性和诗词的趣味性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方式。

如:请将下列文字按顺时针方向,读成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的七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