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人勤春光好,奋斗正当时。年初以来,全省上下锚定目标、铆足干劲,以必胜的心态、冲刺的状态,奋力夺取开门红。今起,本报推出“奋战首季看一线”专栏,组织记者进厂矿企业、到田间地头、去项目工地,用“小故事”“微镜头”讲述各行业、各战线、各领域的火热实践、先进经验、最新进展,以一帧帧来自基层的生动画面展现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
“不好意思啊,有点忙,让您久等了!”2月23日中午,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一楼,刚从项目现场考察回来的沈阳英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家睿,一见到记者就忙不迭地表达歉意。他说:“目前的市场是两三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必须抓住。”
英瑞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沈阳本土企业。公司规模不大,研发实力却十分雄厚,已拥有国家专利30多项。凭借在先进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智能设备领域的创新力,英瑞科技去年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标准板成功挂牌,并入选2021“科创中国”新锐企业榜单。
“我们研发的‘缝纫手’等智能设备,已成功应用于宝马、奔驰等生产线。”提起产品、项目,赵家睿兴奋地说,“今天下午,我们还有一个新项目准备投标;明后天,4套为北京客户研制的智能化电检设备就要发运。目前正研发的项目有两个,推进项目有十多个。预计一季度,订单、营收额与去年同期比会有30%以上的增幅!”
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忙个不停的企业不只英瑞科技。创立仅一年多的辽宁魔术师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内,身着防尘服的员工正在专注地进行产品测试。“我们六成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你看到的这些汽车仪表数据采集系统都已经有用户了。”经理黄亮告诉记者,“订单不愁、销路不愁,我们就是铆足劲、加油干!”
忙到“一路小跑”的,还有创新中心的“服务员”——沈阳·中关村信息谷公司的工作人员。总经理史玉珠一边整理案头资料一边语速飞快地向记者介绍:“上午我们刚洽谈了新能源科技、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两家企业,本月底这两家企业就将入驻。本周五,我们还要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政企银对接等多场活动……”
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重要载体、重点项目,运行刚过两年的创新中心现已签约法国源讯、农信互联等企业项目93个,其中辽股交挂牌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连接京沈两地创新服务机构60余家。
“我们把今年的工作目标确定在‘翻倍’上。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链接创新资源、服务创新企业、延长服务链条,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生态。”史玉珠坚定地说,“以冲刺的劲头,才能跑出发展‘加速度’。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我们必须‘跑’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