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线上线下联动 为发展聚势赋能 ——阜新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线上线下联动 为发展聚势赋能 ——阜新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2-04-01 来源:辽宁日报】

战疫是大考,是试金石,考的是干部作风,试的是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自发现首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来,阜新市第一时间激活各级融合、协同作战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全市总动员,各界齐上阵,凝聚起强大抗疫合力。

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阜新市委适时提出要把疫情防控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效融合,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实现线上智能化、线下网格化,双轮驱动,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为未来发展聚势赋能。

构建“三合一”组织领导体系

疫情突袭,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社会关切和群众期待,如何才能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并借此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疫情是考验,也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契机。因此,在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阜新市成立市级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市委常委都是领导小组成员。由一位市委常委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民政、党群服务等部门积极参与,构建“领导小组+专班+专业部门”的“三合一”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

阜新市在农村建立四级网格,在社区建立五级网格,以网格为“密钥”,破解治理“方程式”。

为了让网格管用、实用、好用,阜新市坚持对标先进与因地制宜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

完成党群服务网和社区治理平台、诉求办理平台、纠纷化解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智慧党建平台等“一网五平台”一期开发建设。今后,将线下先行,做实做细网格,为线上运行提供基础支撑。线上赋能,积极推进“一网+”载体建设,打造智慧平台、指挥中枢。运用专业化手段把网络化、智能化有效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模式,推进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治理“全覆盖”、社区居民诉求“全响应”。

“四个融入”催生系列新机制

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既是当前治标手段,也是长远治本之策;既是疫情防控倒逼,也是转型发展所需。

阜新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在“四个融入”上下功夫。融入式推进疫情防控,融入式开展为民服务,融入式巡回督查指导,融入式考察识别干部,“四个融入”在一线焕发出勃勃生机,催生出一系列创新成果。

新邱区建立“逢六说事”制度,将每个周六固定为群众说事日,社区党委设立群众说事点,围绕社区发展事、社会公德事、矛盾纠纷事、环境提升事广开言路,说事议事。由社区党委对说事结果整理归纳,形成清单,能够解决的直接在本级推动解决,难以解决的及时上报。

海州区推行“镇街派单、部门接单”工作机制,加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社保就业等行业部门与乡镇、街道上下联动、互通有无,全力破解社区“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难题。

“有事找彪哥”,这句话在百姓中口口相传了30多年。本轮疫情发生后,全国最美公务员、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张彪的手机号码成为热线。在遍布城乡的“彪哥”调解工作室,200余名“彪哥”团队成员平息了一个个剑拔弩张的场面,让一对对冤家对头握手言和,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紧要事、烦心事、难缠事,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今年,阜新市将大力推广“彪哥”调解工作十步法,打造“彪哥”服务品牌,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的“炕头”“心头”。

阜新市将建立完善科学严密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调动网格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邱区以创建“七无”街道、“七无”社区为重点,围绕无疫情、无事故、无违建、无隐患等七个方面,设置七面流动红旗,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张榜公示。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调整使用、优秀领导班子评比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党员下沉网格冲锋在一线

站在最前列、冲在最前方,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一面面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新邱区医院护士长蒋喆为了减少居民核酸检测采样等待时间,上岗前穿起尿不湿,连续工作9个小时,没有吃饭、喝水、上厕所。细河区怡馨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溪野正在休产假,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毅然重返工作岗位。新邱区工信局党员志愿者芦琳琳在手臂骨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到社区参加核酸检测工作。

细河区怡馨社区有7名社区工作者,其中6人是幼儿的妈妈。怡馨社区辖区有62栋居民楼、4217 人,仅凭7个人,抗疫力量远远不够。社区第一时间动员党员、网格员、单元长以及50多名志愿者,采用喇叭喊话结合电话通知、上门排查等方式,实现核酸检测“扫楼清零”。

测体温、登记信息、公共场所消毒……这些已成为全市2万余名下沉基层党员的日常工作。本轮疫情发生后,阜新市委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市区两级机关1765个党支部下沉村、社区,组建党员防控先锋队1466支、党员先锋岗2055个,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阜新市公安局投入警力上万人次,全力参与流调溯源、数据核查等全链条工作。“红十字”系统1181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志愿服务时长达1.5万小时。城建集团启动隔离点改造工程,72小时内完成427个隔离房间的改造任务。交投集团严守稳供底线,日均到货蔬菜340吨、水果109吨。

海州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城区基层党建网络,集结机关党员干部、教师、公安干警1064人,在152个核酸采样点迅速组建152个临时党小组,确保全区三轮核酸采样工作高效完成。

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阜新市积极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和途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提升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网格“温度”提升城市治理“热度”。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纷纷响应,为网格一线送去食品、消毒水、防护服等物资。

瑞雅清风饭店负责人祁志家将热乎乎的爱心餐送到海州区河北街道西颐园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他说:“下午时间充裕,再给大家换样做点儿好吃的!”几天下来,他赠送盒饭近300盒。

爱心在延续,温暖在传递。全市150家文明单位行动起来,在志愿服务中展现风采。团市委公开招募青年志愿者,应者云集。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怡馨社区党委书记程学峰兜里揣了个笔记本,随时记下一件件善举。他说,疫情结束后,会把名单在社区公示,让爱心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