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和平村村民 赵忠波
2011年,我从国外务工两年回来,生活又回到了原点:种地、打零工。虽说在外面收入还可以,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村离县城100里地,交通不便,地里种的水果、山上采的野菜,想卖也卖不上好价钱。一时没啥好办法,我只能到附近的林场干点零工,勉强对付一家人的日常吃喝。
转机出现在2013年。旁边的和平林场改革,联合几家林场建起了枫林谷风景区,通往景区的主干道穿村而过,时不时有游客来找吃饭的地方,我就有了开“农家乐”的心思。
当时我最担心的是景区不能长久,第一年就没敢动。后来,看到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拿出积蓄,把临道的柴房改造成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式吃起了“旅游饭”。
从农民到老板,经验也是一点点攒的,本着热情、真诚经营,回头客或客人互相介绍,我的生意也渐渐好起来。
客人多了,柴房那个地方接待能力有限,成团的游客常常需要吃“流水席”。我们便把正房也进行了扩建,既能满足客人吃饭,又能满足客人小住。
“农家乐”开的第二年,生意走上了正轨,我和媳妇忙半年就能挣十多万元。这些年,我的农家院改造了四回,现在是5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客房也增加到了20间,客人多的时候就要雇乡亲帮工。
一业兴,百业旺。过去地里卖不上价的山货,现在成了抢手货,不少农户还经营起刺嫩芽、软枣等增收项目。我自己的几亩地也退耕还林栽上果树,林下喂的鸡供给饭店换成了钱。
随着旅游区知名度越来越高,村里开“农家乐”和民宿的越来越多。我们这个曾经全县最晚通车的贫困村,靠发展旅游产业,现在成为大家羡慕的富裕村。
最近几年,我们和平村的好事更是接连不断。前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去年,景区扩大经营项目,建起2公里长的玻璃水滑道。以枫林谷为中心,带动周边曼谷小镇、虎谷峡、如意岛、房车露营基地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建设,发展潜力很大。如今村里有1200余人从事旅游业,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也纷纷返乡创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是典型的受益者。“风景”真能变成“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