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东华园社区居民陈玉芳住进“感恩楼” 圆了幸福梦
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东华园社区居民陈玉芳住进“感恩楼” 圆了幸福梦
【2022-09-01 来源:中共顺城区委宣传部】

8月末的抚顺,秋意渐浓。顺城区前甸镇东华园园区内绿树掩映、整洁静谧,健身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居民,休闲、散步、唠家常,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8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来抚考察,并走进东华园社区居民陈玉芳的家中,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总书记关切询问住房改善情况如何、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时领取、看病方便不方便。

时隔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考察,又一次走进百姓家中,与百姓拉家常。8月24日,陈玉芳的家一如当年,窗明几净,窗边的一盆盆绿植长得繁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挂着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做客的大照片。就在这张大照片下,摆着一张小桌,她的小外孙女正在认真写着作业。“连我小外孙女都知道,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习爷爷报告。”陈玉芳说。

“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着我们百姓的生活。这次总书记再来辽宁又走进百姓家中,嘘寒问暖,我仿佛又回到了4年前,听着总书记的亲切话语,隔着屏幕我都感到温暖。我只想对总书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提及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来辽宁考察的事,陈玉芳激动地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手机铃声响起,陈玉芳看看表,原来是跟老姊妹们上市场买菜的时间到了,她边走边跟我们唠起了她的生活变化。

陈玉芳曾经是抚顺市第二纺织厂的员工。她家曾经住的旧房子是1996年时单位分的福利房,60多平方米,受采煤沉陷影响,家中墙壁开裂越来越严重,做饭的阳台顶棚也经常脱落大块墙皮。“那时候,我一到厨房做饭就心惊胆战。”2017年,陈玉芳一家搬进了东华园社区的新家,居住面积从60平方米扩大到94平方米,只添了4万块钱。“别看我们这楼是商品房,但这楼里大多也住着像我一样的采沉区搬迁过来的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大家都感党恩。大家就合计着给我们这个楼起个名字,后来大家都觉得‘感恩’这两个字好,最能表达我们的心声,于是我们就叫‘感恩楼’了。”记者看到,“感恩楼”三个红色的大字十分夺目,每个进门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从陈玉芳家去市场,要走过一个新修的连心桥,一桥连通着东区和西区。陈玉芳的家在东区,而市场在西区。“要是没有这个桥,我们买菜就不方便了,得绕老大一圈。”陈玉芳说。

“这个是我,这个是我姥姥,这个是姥姥家的大厨房。”陈玉芳家楼前的红色文化长廊,是她经常带着小外孙女活动的地方。这里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来东华园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东华园小区近几年变化的点点滴滴,“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幼有所育”,成为这个社区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日,临近中午,正赶上陈玉芳的大外孙子即将到外地工作,中午要来家吃饭。“中午人多,女儿女婿都回来,我也不做了,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买几个菜,一家人正好聚聚。”陈玉芳边说着边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走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食堂、超市、养老院,负责养老院老人们的一日三餐,也负责小区居民的三餐供应。每餐10元至12元,“一荤两素配一汤”,对80岁以上的老人打七折,对70岁以上老人打八折。“好吃,不贵。我经常来这儿买回去吃。有时就我们老两口,也就在这吃一口,你说划算不划算。”陈玉芳兴奋地说着。

“一老一幼”牵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现在社区也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个头疼脑热地就不用跑园区外了。“原来这里是社区办公的地方,现在,社区把办公用房腾给了我们居民,有老年人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院、大食堂、小超市,生活上可方便了。”陈玉芳开心地说,“小孩子的就学也有着落,园区里就有双语幼儿园,出门10分钟就到顺城区实验二小。”

“工资年年涨,身体还健康,女儿有了稳定的工作,女儿女婿双双入了党,外孙女就近上小学,外孙子找到了工作。”陈玉芳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4年里家庭的新变化。

陈玉芳说,现在,我们住得稳、吃得好、穿得暖、钱够花,生活便利环境美,无忧无虑有保障……要说我们百姓的幸福梦,应该就像现在这个样子吧。

“新铺草坪绿油油,河旁路灯明又亮,园区卫生保持好,百姓心情真舒畅,文化生活搞得好,每天都把舞来跳……”陈玉芳为记者念起了她创作的快板。“现在时间有了,情绪来了,我经常会把感受写下来,现在写100多篇了。”陈玉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