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城市创建“不停歇” 常态长效“不打烊”
城市创建“不停歇” 常态长效“不打烊”
【2023-10-28 来源:丹东市振安区委宣传部】

为进一步巩固文明城的创建成果,持续性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鸭绿江街道积极作为,切实把创建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

不止于“堵”:从管好一处占道经营出发,长效制度让文明生活深入人心

鸭绿江街道共有两个农贸市场,周边3条主干线,沿街商铺400余个,“流动菜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屡禁不止,单纯靠“罚”来“堵”,终究是权宜之计。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全力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确定“农民早市点”,“无处安放”的菜农们有了合理正规的售卖场所。除此之外,积极开展“门前四包”整治行动。针对东泰路、经山街、水源路人流密集区域,对沿街商铺进行地毯式走访,挨家挨户对商铺经营业主进行宣传督导,让沿街商铺、单位充分了解“门前四包”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的重要性。针对商户易出现的店外经营、堆物堆料、“门前四包”区域内脏乱等违反“门前四包”规定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对存在整改问题的商户进行耐心劝导,做好沟通和协调,提出整改意见,倡导商户做好店内卫生干净整洁的同时,及时清扫自家店门外的垃圾,积极引导商户以城市主人翁姿态主动参与城市管理,从而建立起与商家店铺等责任主体的良好互动,自觉维护“门前四包”秩序,推动形成街面环境秩序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对症下药:从整治好一栋老旧单元楼出发,以常态之势攻克创城痛点难点

老旧小区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他们曾是城市发展中那个最耀眼的存在,如今带着历经的沧桑而变得暗淡,“老”“破”...似乎是他们逃不开的命运。

以人为本 ,“老问题”需要“新点子”,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鸭绿江街道党工委坚持老旧小区改造“面子”“里子”并重,不仅要让老房“换新装”,更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老旧小区形象提升方面,鸭绿江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包括粉刷楼道、更换楼道门窗、楼梯扶手上漆、修补台阶、处理楼道堆占、统一规划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位等。今年下半年,官院小区、东泰小区等6个小区更换单元门73个,粉刷楼道19732.4平方米。在“里子”工程方面,主要涉及水、电、路、气四大类。今年上半年,财专小区重新铺设地下管网,其中室内外采暖管7500余米,室外排水管1900余米,室内外给水管3400余米,除此之外,还有屋面防水、路面沥青铺设、完善照明设施、配置健身休闲设施等内容正在陆续改造中。老旧小区的改造,打通了“微循环”,解决了“肠梗阻”,治理了“脏乱差”,实现了“自治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大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根系群众:从解决一份调查问卷出发,推动全民创城氛围达到顶峰

今年8月,太平社区网格员走访发现曙光路92号小区存在吃水难题后,立即上报了街道。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研究解决小区居民吃水难题。居民敲着锣,打着鼓,将印有“为民服务暖民心 排忧解难似亲人”的锦旗送到了鸭绿江街道办事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一批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一件件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得以落地,群众在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同时,更加主动关注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街道开展“干部进小区 ,精准解民忧”活动,社区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拓宽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切实走到群众中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开展便民服务;与此同时,党员、志愿者的红色身影也活跃在街头巷尾。鸭绿江街道党工委不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志愿活动,改善辖区卫生环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七彩夏日”“我们的节日”“缅怀红色革命”等系列活动,邀请各类专业人员,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向年长居民科普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知识,还组织一系列“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除此之外,社区不定期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入户问卷调查志愿服务活动,使居民进一步感受到了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普及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增强了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下一阶段,鸭绿江街道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建设精细化城市、增进民生福祉为工作目标,呼吁群众做文明创建的传播者、参与者、推进者,形成全民参与、全程联动、全域同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