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优化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更好地帮助广大消费者有效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树立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区分局根据近期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和关注的热点,向广大消费者、经营者发布消费提示和倡议,提醒消费者文明、健康、绿色、理性消费,倡导经营者诚信自律、守法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收货时及时验货: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应第一时间检查商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 2. 与商家沟通保留记录:如发现商品问题,及时与商家沟通,并保存聊天记录、交易凭证等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3. 谨慎自行退货:在商家未同意退货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谨慎自行退货,避免因退货流程不规范导致纠纷。 4. 利用平台投诉机制:如与商家协商无果,可通过平台投诉,寻求第三方调解。 5. 接受合理解决方案:在调解过程中,消费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接受合理的解决方案,如维修、换货等,以尽快解决问题。 6. 确认退换货政策: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应仔细询问并确认商家的退换货政策,最好要求商家提供书面承诺或保留相关证据。 7. 及时试穿检查:购买服装后,应尽快试穿检查尺码和质量,避免因时间过长影响退换货权益。 8. 留存购物凭证:妥善保管购物小票、发票等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 9. 与商家协商解决:如遇退换货问题,先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 10.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部分商品除外),消费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11. 签订合同并保留原件:在定制家具或大额消费时,务必签订书面合同,并明确交货时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合同原件及付款凭证,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维权困难。 12. 及时跟进进度:在定制商品过程中,消费者应主动与商家沟通,了解生产进度,避免因商家拖延造成损失。 13. 警惕定金风险:支付定金前,消费者应确认商家的信誉和履约能力,避免因商家拖延或违约导致定金无法退还。 14. 确认尺寸与售后政策:在购买家具前,消费者应仔细测量家中空间尺寸,并与商家确认售后退换货政策,尤其是“免费退换货”的具体条件。 15. 警惕代卖方案风险:对于商家提出的“降价代卖”等方案,消费者需谨慎对待,确保商家能够按时履行承诺,避免商品长期滞留家中。 16. 合理维权:如与商家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第三方调解。
市场监管分局将持续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仔细阅读商品信息和购买条款,遇到问题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