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辽东千帆竞,潮起沈水万象新。3月24日,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智慧陆港项目开工仪式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该项目作为国家发改委“十四五”首批2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之一、交通运输部补链强链重点支持项目,建成后,将为铁西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增添有力注脚,全方位赋能铁西高质量发展,并将全面提升沈阳应对突发事件的“平急两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多元功能 构建产业融合蓝图
据悉,该项目占地14.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92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项目立足东北、辐射东北亚,以产业供应链集成服务为特色,以区域生产制造和供应链为核心,精心打造“两区七中心”,集成智能仓储、流通加工、应急保供、供应链服务等多元功能。建成后,将深度融入企业产业链,增强企业粘性,将大幅降低区域企业物流成本,缩短交付周期,构建功能完备、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助力沈阳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真正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功能设计上,项目通过“三区三通道”设计,满足“平急两用”转换需求。平时作为立足东北、辐射东北亚的国家物流骨干节点,急时可快速转换调配,腾挪空间,转化为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存储、中转、接驳和分拨场地,增强沈阳市物资供应链韧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安全需求,为沈阳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模式 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从宏观战略层面来看,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智慧陆港项目的落地,对沈阳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主动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扩大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沈阳市、辽宁省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该项目以央地合作模式,由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创新采用“F+EPC+O”的方式,构建激励与约束并存的交易结构;由大型央企中交集团、中粮集团旗下专业成员单位组成联合体,为项目提供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招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确保项目实现高标准建设与高质量运营,为区域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活动现场,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授予沈阳中德开国际物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五星级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培育企业”称号。“集团将全力以赴把该项目打造成五星级集配中心,以智慧物流驱动产业升级,以枢纽经济链接全球市场,使其成为东北振兴的新引擎、沈阳开放的新样板,为新时代、新铁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巍表示。
中粮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物流枢纽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优势。中粮科工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冷链事业部总经理兼北京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严格遵循‘安全、质量、效率’原则,与联合体单位紧密协作,保障项目按计划高质量落地,同时,探索陆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为区域经济创造更大价值。”
铁西发力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2025年,铁西区聚焦“项目建设年”,深化“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持续在项目建设上攻坚发力,全年谋划引育高质量项目超800个,新签约落地项目超400个,开复工重点项目超550个,竣工项目超150个,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一季度,铁西区已实现开复工重点项目302个,总投资1277亿元,其中,铸研所特种合金铸件研发、沈鼓核泵中试基地、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智慧陆港等新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171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铁西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铁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西区将锚定‘三大使命追求’,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沿着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园区的发展路径勇毅前行。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更多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支持更多企业向新延展、裂变升级。同时,动员各方力量,利用一切资源,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在铁西投资无忧、建设无阻、发展无扰。”
随着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智慧陆港项目的建设推进,预计将吸引更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集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将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