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片 > 专题片 常技员的科技兴农梦
常技员的科技兴农梦
【2019-06-12 来源:康平县融媒体中心】

2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常淑娟而言,25年不改初心扎根基层是最好青春年华的付出,1994年7月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她,走出幽幽象牙塔,扎根到生机盎然的绿色田园,扎根到农民的一亩三分地上,用一路闪光的足迹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诠释着为农服务的真诚。常淑娟所学的专业是蔬菜,她参加工作以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家乡的四季都充满绿色,就像自己的大学校园一样,除了教学楼、宿舍楼、操场之外,到处都是绿色。怀着对梦想的渴望和为家乡人民出份力、多出力的信心和决心,她踏上了农技推广的绿色之路。

康平县的设施农业大面积发展是从2008年开始的。省、市、县给予设施农业发展农户很大的政策扶持。为了使农户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增收潜力和发展前景,从设施农业建设开始,她一直工作在设施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发展设施农业的11个乡镇,从地块的选择到温室方位的确定,棚室结构的设计,建成后生产技术指导、栽培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她精心劳作的成果。 她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一次次的妙手回春,让她赢得了农民的认可。在她的努力下,设施农业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大田作物,群众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从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到主动要求换地去发展设施农业。省、市、县的惠农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她的一天,忙碌而充实,手把手为农民传经送宝。习惯了传统种植蔬菜模式的人们,在接受新的事物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心里始终想着,如何让棚户在有限的温室空间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培训,始终是她坚持的信念。为了让棚户听懂她讲的每一节课,她会备课到深夜;为了让棚户在实践中运用好每一项技术,她的足迹踏遍了康平县11个乡镇的每一栋大棚,熟识了每一个种植棚户。几年下来,谁家棚里种的什么品种,谁家的菜该上市了,谁家的菜出了毛病,她都了若指掌。棚户的电话号码、姓名都印在了她的脑海中。每到一处,棚户们都亲切的称她为常老师,却没人能真正叫出她的名字。她每年指导的棚户都在3000户以上,发放的技术指导规程及明白纸1万多份,电话咨询解答次数不计其数。她还组织编写了5本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推广西红柿、西甜瓜、尖椒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秸秆反应堆、熊蜂授粉等新技术10余项,推广面积达1万亩。棚户平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为康平设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也成为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应用的先行者。

常淑娟的一年四季没有“农闲”的时候,在农忙时,她一边安排试验示范,一边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在农闲时,她始终把学习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除去总结材料,备课、组织开展农民培训班,技术人才培训班这些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是抽时间、挤时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在这种学习理念的支持下,她一刻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潜心研读各级政策文件,以便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挥,也使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和落实,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让农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只要一有机会,不论是哪里举办的培训班、讲座等,她都会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去学、去记、去在实践中应用。并虚心向老同志、身边的同志学习。每年下来,笔记本厚厚的一沓,发给农户的明白纸一张又一张。在学习中也使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断得到了提高。

在工作中,她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及时应用到工作中。在科室中,她还一直承担着各类农情信息报送工作。每年为国家及省市报送农情信息400余条,由于信息报送准确、及时,获得了国家蔬菜信息报送A级,辽宁省农情信息报送的前几名;她一直尽职尽责的把国家、省、市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宣传落实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于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很少有时间照顾丈夫和孩子。特别是节假日,不论是乡镇还是农户,只要有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哪怕是饭做了一半,衣服没洗完,她都会毫不犹豫的扔下就走。时间长了,作为丈夫慢慢适应了,捡起她未干完的活接着干。孩子也会安慰妈妈,别着急,完事再回来吧。但是,当她看到棚户因为她的及时赶到和救治,挽回上万元的损失,她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幸福。也会更激发自己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热情和信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5年来,常淑娟在农业科技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多项分量很重的殊荣:先后被授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沈阳市“三八”红旗手、沈阳市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和褒奖,常淑娟很淡然。

这就是常淑娟:一个把自己的青春、满腔热情献给绿色田野的人;一个用忠诚、执著谱写“一心为农”新曲的人。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新时代的脚步,千千万万个常淑娟,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农技推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着,奋斗着,农技推广人员是值得农民骄傲的,绿野入画来,他们换来了农民发家致富梦的实现,托起了康平新农村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