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片 > 专题片 “第一书记”在北三家子
“第一书记”在北三家子
【2019-06-27 来源:康平县融媒体中心】

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是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两年多来,这些“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勇扛脱贫重担,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滋长,他们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让最美的青春在广阔的田野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第一书记”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的驻村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凝聚村两委班子,使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用汗水与智慧,用实干与奉献展现着第一书记的风彩。

说起这些第一书记们,村民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白天走大街串小巷,逐家逐户走访调查,促膝长谈,问家庭,问生活,了解村情民意。晚上,和同事们挑灯夜战,梳理数据,分析情况,整理档案,研讨规划。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病因”,一张脱贫攻坚蓝图逐渐清晰……

让青春在基层闪光,在驻村第一书记中的“80后““90后”他们年纪轻,知识新,有激情,能吃苦,有闯劲,给乡村带去了生机和活力。第一书记”们联合奋起 共创振兴乡村大业。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前山村绿油油的稻田里,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看到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创造的效益,他们聘请专家,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有机水稻,他们推进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根针几根线,就能在一双双巧手编织下勾勒出精美的手工艺编织品。前山村的第一书记组织村里妇女学习手工编织技能,也带动其它村一起,用手工编织托起了贫困群众“致富梦”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全体“第一书记”共同努力的目标。金家村养牛大村,牛粪成了 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污染源,金家村的第一书记开展党员试范项目,通过数次的调研学习,引进林下养殖蚯蚓试验基地,让牛粪发酵,改良土壤,生出了“致富根”

爱人者人恒爱之。北三家子街道的乡亲们都接受了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乡亲们知道,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们心里装着乡亲们,是真心来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的,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驻村一年多来,他们经历了不少“酸甜苦辣”,他们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成为从机关里走出的农民贴心人,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每个贫困户都装在他们的心里。

“一根网线,能联通大千世界;一台电脑,能打开增收之门;一部手机,能把农副产品销到全国,这就是电商扶贫的魅力。”年轻的第一书记们,将贫困户手中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省内外。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扶贫扶到群众心坎上,由过去群众嘴里不信任的“小书记”,慢慢变成了大家纷纷伸大拇指真心夸赞的贴心人。

火红的六月,苇塘村的孩子们笑靥如花。“第一书记”送上最好的儿童节礼物,第一书记与沈阳市两家社会服务机构在苇塘村建设乡村儿童“益”站,对孩子进行托管服务、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并定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益”站建成后,又联系这两家社会服务机构派人对村里的孩子进行课后托管服务,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定期开展以“圆梦行动”为主题的活动,围绕“上学梦”“知识梦”“科技梦”“音乐梦”“体育梦”“读书梦”等一系列板块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挖掘潜质,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孩子们欢乐的笑声飘荡在北三家子街道,飘荡在乡村的田野上。

扎根基层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老兵退伍不褪色时刻奋斗在岗位上,在中国减贫史上,驻村第一书记注定是最可爱的人,此刻,北三家子街道驻村第一书记们正在他们奋斗过的村庄田野上续写新篇。让我们向所有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干部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