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片 > 专题片 情系上沙金台村的第一书记——林聪强
情系上沙金台村的第一书记——林聪强
【2019-10-31 来源:康平县融媒体中心】

2014年,林聪强被沈阳市财政局选派到沙金台乡上沙金台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由于工作出色,经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于今年年初,林聪强再次被选聘为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干部,从机关到乡村,前所未有的艰苦被他当作新的人生经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林聪强深知,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就需要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村庄,了解这个村里的每一个人。为此,驻村伊始,他便开始了夜以继日走访串户的日子,无论晴天或是雨天,他总是在村民家或在去村民家的路上,有些村民白天打工不在家,他就晚上去,走访完回去后,还要接着整理走访资料到半夜。就这样,利用短短的时间,林聪强跑遍了全村381户村民家,足迹遍布这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在田间地头、在农民家的炕头,都有他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征求村民意见的身影。“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通过走访,林聪强对村里贫困户情况做到了了如指掌,同时也了解了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和村民对村庄发展的愿望。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林聪强深知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直接影响能否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对上沙金台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年化,组织建设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他立即调整工作思路,在同村两委相处一段时间后他感受到,村干部并不是不热心,只是因为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很多工作无从下手,需要根据实际结合他们的优点合理分配工作。为此,他以“建设一个好班子,造就一支好队伍”的目标为导向,多次与村干部研究发展培养党员积极分子工作程序,组织两委成员认真学习修改后的新党章,与村里党员干部谈话,共同研究组织发展方向,积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运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方法,发挥村党支部组织优势,并与先进群众谈心、交心,以切实的工作,增强党员归属感,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

“踏进庄户门,就是农家人”,林聪强经常提醒自己,组织选派自己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自己一定要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别人觉得驻村工作很辛苦,他却以苦为乐,夏季蚊虫叮咬,冬季寒冬刺骨对他来说都小事情,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上沙金台村的父老乡亲。

“小事办好暖人心,实事办实聚民心。”一直以来,林聪强心心念念想的是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为了让村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增加经济效益,林聪强邀请沈阳市农科院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当地村民进行科技培训,实现科技致富。同时,他非常注重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并于2015年在全村组织开展了年度“美丽沙金人”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关爱集体的热情,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驻村工作中,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始终坚持对队员从政治上爱护、思想上引导、工作上鼓励,引导他们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带领他们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惠民政策及基层工作有关知识,努力提高驻村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精心培养“学习、团结、务实、创新、和谐”的工作团队。并时常以个人魅力教育和影响队员,时时处处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人的能量虽然有限,但露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在驻村期间,林聪强的工作几乎是全天候的,他把“第一书记”这份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以精准扶贫的实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回报村民的期盼。由于上沙金台村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模式落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差,靠自身积累发展难度很大。为此,林聪强深深感到,要实现村庄的发展,必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发展产业,他积极跑资金跑项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为村庄带来发展机遇的机会。在他不懈努力及多方力量的配合下,从2015年起,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耐旱的谷子、花生、豆类等杂粮,三年全村累计种植花生、矮棵高粱、黑豆、黑枸杞、大果榛子等3000多亩。2018年进一步调整农业产品种植结构,村集体统一流转的500多亩土地,已全部种植谷子。在示范种植引导下,全村共计种植各类杂粮、经济作物2000多亩,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合理。 2017年,上沙金台村利用财政扶持的政策,注册资金50万元,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沈阳沙金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为能集中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生产,2018年春耕前,林聪强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找村干部谈话,宣传国家涉农政策,特别是土地流转政策,讲解规模化生产,集约经营的优势。组织村干部、种粮大户,致富能人,先后入户走访近200户农家,了解调研土地流转方案,于四月份将分散在121户农民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并按每亩600元标准,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让121户农民直接受益。 

同时购置了大型的旋耕机和播种机,为积极发挥大型机械设备的优势,村两委组织人员外出承揽种植业务,截止六月末,累计为3000多亩农田实施了作业,实现营业收入6万多元,为村多种经营开辟了新的途径。

林聪强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村两委和村民的信任,他已经成为了村民们的主心骨,群众有啥困难都愿意找他,亲切地称他为“脱贫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中的贴心人”。 

如今走进上沙金台村,平坦的马路、优美的绿化环境、配套齐全的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而就在以前, 上沙金台村的村民还对前来帮扶的扶贫工作人员抱有怀疑,他们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马路说:“我们也不求别的,能帮我们把路修一修就行。”对当时的上沙金台村村民而言,驻村工作人员口中的新农村建设,就如同天方夜谭一般,而现在,他们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就在眼前,小康梦也正在一点一滴地变为现实。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林聪强经常说,自己就是上沙金台村的一员,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村民,他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村民们走出贫困,过上好日子。在林聪强的心里,早已经把上沙金台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始终被一种力量牵绊,被一种责任召唤,他用他的热情与担当,温暖了上沙金台村村民淳朴的心,温暖了上沙金台村这片厚实的土地,也欣然温暖了这个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