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镇是本溪市最东部的一个乡镇,老黑山村又是五里甸子镇较东边的村子,它与丹东市的宽甸县一江之隔。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又不便利,老黑山村曾经是个贫困村,光棍儿多,外出打工者多,家庭矛盾多。2006年秋天,村子发展特色经济,种起了大榛子。从最初村干部带头的几家几户种植,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全村的产业。如今的老黑山,整个村子全部种植了大榛子,村民的收入节节攀升,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村民们都说,能有今天,除了党的好政策,还因为有个好的带头人,那就是村支书兼主任王福全。
见到王福全时,他正和村干部们在平欧大榛子示范基地查看榛子林的长势。从2007年全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榛子到现在,王福全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这片榛子林上,谁家的榛子有几垄?哪年种植的?每年收入怎样?下一年将种什么品种?等等,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支书兼主任 王福全:“土地少,一家就两趟,或者三趟,这边是三组,这边是四组,这些100来户,一户就一亩来地,不是这一片都是一两家,而是几十家。”
王福全说,这片榛子林,只是村民种植的一小部分,因为村里土地有限,很多村民都在外村、甚至外省市承包土地,种植榛子,榛子林已经发展到4000多亩,全村的村民都以种植榛子为生,并走上了富裕路。然而,想起2006年秋天,刚刚开始引导村民种植榛子时的心酸历程,王福全至今仍记忆犹新。
老黑山村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距县城70公里,地处桓仁县的东部山区,紧邻吉林省的吉安市,与丹东市的宽甸县一江之隔,全村人口315户,1155人,土地面积1783亩。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而且种植的都是玉米、大豆,收入少,这里曾经是较为贫困的山村。村民们想改变生活状态,只有外出打工,挣点辛苦钱。
王福全1964年出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黑山人,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村子的自然情况和村民的生活状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想努力为大家做点什么。2004年,王福全当选村主任,他觉得是帮助村民致富的时候了,开始尝试各种致富门路。他先后带领村民种植过葡萄、生姜等,但是因为成本、用工量大、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种原因,始终没能成为全村的致富项目。
2006年秋,赶上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推广平欧大榛子的种植,王福全觉得可以尝试,便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争取,费尽周折,终于将1000亩榛子种植的实验项目争取到老黑山村,为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然而,祖祖辈辈靠种玉米大豆为生的村民们并不买账,担心种不好,不仅榛子的钱挣不着,连玉米大豆的种植也耽误了。为此,王福全费尽心思。
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支书兼主任 王福全:“2006年起步很难,老百姓世世代代种了一辈子苞米大豆,改变观念非常不容易。我们召开会议,一个组一个组的召开会议,引导老百姓,因为我们这个地区不发展特色产业也不行,只有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才有望走上富裕道路。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两口子意见都不同意,栽上了,又给拔了,有的当家的同意,女的不同意。”“咱们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国家给咱们这个项目投了很多钱,你还不认!当时很心酸,坎坷,特别是岁数大的人,很难转变观念,不认可,认为我们瞎胡闹。”
王玉“这个品种是大伟,早上市的,最早熟的,产量可高了,现在果已经这么大了,今年气温还不行呢,要是气温好比这个还大。”
王玉今年63岁,从结婚嫁到老黑山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别看现在对榛子的种植这么在行,这么认可,可是当初种植时,她是第一个反对的人。
老黑山村民 王玉:“我不同意,我回娘家了,我对象就把榛子栽上了,我回来看我榛子都栽上了,我寻思种苞米大豆的,种榛子能行吗?不值钱怎么办?我就给拔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王福全说,像王玉这样的村民很多,村干部只能自己带头种植,再反复做村民工作。
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支书兼主任 王福全:“当时我们动员时我说,种点别的也不耽误,我引导老百姓说,头三年不耽误,第四年不行就砍了呗。”
经过不懈努力,1000亩榛子终于种上了。第二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三年过去了,不但没有损失,村民反而见到了种植玉米大豆根本达不到的经济效益。这下,村民们终于认可了榛子的种植,也理解了王福全所说的发展特色经济才能致富的良苦用心。
王玉:“以前不理解,没得到甜头啊,行还是不行啊,不敢弄,就叫我给拔了,后悔死了,要是现在榛子更大,多卖几千。”
从此,老黑山村全村开始广泛种植榛子,原来以为只能在山坡上种植,而今,老黑山村的平地农田都变成了榛子林,14.3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掩映在一片榛子林中,绿树环抱,宛如绿色的大森林。
从2007年起,王福全除了任村主任,还兼任村支书,他更是将全部的心思用在了带领村民致富上。王福全说,老黑山村的榛子之所以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小气候适宜榛子的生长。老黑山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这些都适合榛子的生长。
在榛子的种植过程中,王福全和村干部全程提供服务,跑政策,跑榛子苗,请专家教授进行培训、技术指导,从培训、栽植、管理、施肥到最后的销售,手把手教,心贴心服务,目的就是帮助村民快点富起来,一起奔小康。
由于老黑山村土地面积少,全部种上了榛子,也不能满足需求,村民们就将眼光看向了外省市,以前外出打工熟悉的地方,都去承包土地种榛子,流转土地达到了2000多亩,现在,东北三省都有老黑山村村民承包的土地。到2019年,老黑山村的榛子林已经达到了4000多亩,榛子也由2013年年产70万斤,增加到2019年的300万斤。老黑山村彻底告别了贫困,走上了全村致富的金光大道。
王福全常说,致富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村里的低保户、贫困户是特殊群体,王福全没有把他们落下,而是拉着他们一起往前奔。今年56岁的王鹏在外打工时从房顶摔了下来,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没有了劳动力,生活状态可想而知,爱人李福荣愁眉不展。这时,村干部走进了他们的家。
李福荣:“村领导对我们挺关照,弄了建档立卡户,帮我们扶贫,所有的一切都帮我们。在他们的领导下我家榛子也起来了,生活也好了,比以前强多了。”“种了10亩地,收入去年是5、6万元,生活行,不错,没有政府的帮助不能到这样。”
李福荣:“一棵产量高的能卖20斤,一般的是10斤、8斤。”“看着榛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可高兴了”
为了解除村民们销售的后顾之忧,村里还成立了桓仁富民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榛子的收购和销售。
而今,老黑山村全村都种植了榛子,村民们不再种玉米大豆,也就不再饲养鸡鸭猪牛,村子的卫生环境也好起来,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垃圾箱,垃圾车定时清理。村路都是柏油路面,没有了往日的灰尘暴土。村里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文化广场、篮球场,村民们不忙时,就在广场跳舞、娱乐,再也不见了往日打麻将、夫妻吵架等现象,也没有人再外出打工,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种植榛子上。富起来的村民们买了车,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过上了幸福生活。
王玉:“现在农村可好了,娱乐活动也好,国家政策也好,给俺们按的篮球架,广场,吃完饭就去跳舞,可好了,都在王福全的领导下,才这么好”。
陆勤忠:“这是我父亲,这是我老伴,这是儿子,儿媳,这是孙子,四世同堂”“种了20亩地”。
陆勤忠的老伴 曾宪珍:“孩子结婚,修房子,置办家具什么的,又买了车,干了几年,干活没有车,又买了小半截子,拉货车”“这就是种榛子以后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2019年,老黑山村全村收入达30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6000元,建档立卡户收入达15000元。看着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王福全打心眼里高兴。而更令他高兴的是,他还有了接班人——他的儿子王鑫。
王鑫今年28岁,2015年从沈阳建筑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
王鑫:“大学毕业觉得农村也需要年轻人来建设,需要年轻活力和力量。当时就选择了回农村,也是因为自己家从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很有前景,就回来了农村进行平欧榛子种植。”“去年2019年本溪市有一个很好的政策,叫归雁行动,就是各村招村主任助理,挺好的机会,就报名去试一下,很荣幸考中了”。
现在,王鑫不仅是老黑山村的村长助理,还是桓仁富民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桓仁众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用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让老黑山村的榛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王鑫:“现在正在做国家大榛子标准化示范区,合作社和桓仁众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示范区的承担单位,我们在积极为辽宁东部地区平欧榛子产业进行推广。”
由于榛子种出了名,2013年老黑山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产业发展村。回忆走过的路程,王福全感慨万千。
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支书兼主任 王福全:“2007年到现在,榛子发展回味起来确实心酸,也挺自豪,这个产业老百姓确实得到了甜头,家家户户盖了新房,买了车,日子过好了孩子上大学了,高兴。”“付出辛苦也是高兴,也值。”
谈到今后的发展,王福全说,老黑山是少数民族特色村,结合桓仁县全域旅游,老黑山除了榛子产业,还要努力发展特色旅游,开发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精品旅游产品。
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支书兼主任 王福全:“结合我们县全域旅游为契机,搞乡村旅游,民宿,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村部看到,1999年建的村部,已经年久失修,急需改善,王福全却说。
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支书兼主任 王福全:“村部,我们想法还是把能用的资金用在产业发展上,包括产业发展服务,村部虽然破,但是有个办公地方就行了,办公不耽误就行了,虽然小点,将来再说吧,等老百姓都富裕起来后,环境都改变以后,人居环境再好一层后,再想村部的事,钱用在刀刃上,老百姓致富上是关键。”
如今的老黑山,是村民们眼里的幸福村,优美的环境,富庶的生活,让农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和优越感,而这,也正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就在我们节目播出时,我们得知,老黑山村已经获选第三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老黑山村,一个曾经的贫困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老黑山村为很多乡村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