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初冬的阳光洒落在美丽的小城,微风拂过,树木沉香,闪耀着温润的光泽,康平县档案馆沐浴在晨光里,开始了新的一天。
在温暖的冬日阳光里,我们随着康平县档案馆档案业务部郑直部长的脚步,推开了康平县档案馆的大门,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时空隧道,一段段厚重、光辉的历史震撼袭来。一册册的档案是记录康平历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是时间的使者,是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论述现在、走向未来的珍贵文献。高高的档案架,整齐地排列在档案库房里,我们行走在档案架之间的过道上,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庄重气息,聆听着郑直部长讲述康平档案馆和档案馆里年轻人的故事。
康平县档案馆位于美丽的卧龙湖畔,与县委、县政府毗邻。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由县委、县人委两个机关档案室合并,成立康平县档案馆。几经变迁,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硕果累累,2016年4月26日搬入新馆房,新档案馆总建筑面积3238平米,库房面积1460平米,拥有220平米接待大厅 ,现在馆藏资料达10万卷以上,为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利用档案无偿提供服务。
岁月无声,落笔有痕,档案馆的变迁,记录我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档案就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成长,见证时代的进步。
“莫让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郑直, 康平县档案馆档案业务部部长,1992 年毕业,从工作的那一天开始就与档案工作结下不解之缘,近30年的档案工作经验,她亲历了档案馆馆藏逐年丰富、档案保管条件逐年改善、人们的档案意识逐年提高的历程。是她,带领着这些年轻人让这里的每一份纸质档案、每一份影像资料、每一份数据都保持‘鲜活’。“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她和这些年轻人面对默默无闻、细碎繁琐的档案工作,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从容,坚定守护着康平历史的记忆,推动着康平文化的传承。
青春如歌。有人谱就华丽的交响,令世人击节赞叹;也有人钟情平凡的乐章,为大千世界奉献自己的一缕星光。对于从事基层档案工作的张静来说,她属于那一缕熠熠星光。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录入、接待查档、库房安全检查,是一项项细碎且需要耐心的工作。把一册册,一卷卷,一页页档案,变得整齐、有序、这些看似重复、简单、枯燥的工作,张静已经干了十几年,十几年的档案工作中是一份热爱与坚守,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干劲,还有对档案工作的满腔热爱,让她获得了一致好评。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周佳慈,一个阳光快乐的90后,在实干笃行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人生理想,她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爱岗勤敬业贯穿于每一件细小的工作中。在工作中她本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着爱岗敬业的最高境界。在单调、辛苦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她耐心、细心的把一组组看似枯燥乏味的数据敲进电脑,把一本本纸质档案装订整齐,外人看来乏味的故纸陈物,在她的手中都变得有了别样的生气。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你是否增添了一丝新绿?如果你是一粒石子,你是否坚守在属于你的位置?富宁,一个朴实稳重的大男孩,作为档案馆里的普通一员,他的位置就是他平凡的工作岗位。
富宁是今年刚到档案馆工作的,最初望着一排排的档案架,是茫然的,不知从何下手,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他废寝忘食的钻研业务,现在已经熟悉了档案上架、整理、查阅、安全防范等全套业务工作,对馆藏的分布情况,基本上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康平县档案馆档案业务部工作人员富宁说:“我是今年开始从事档案工作,我亲眼见证并与档案利用者演绎了无数个关于档案化解难题的真实故事。真情,是开启人们心灵之门的钥匙,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接待登记、翻阅案卷目录、数据库检索、库房调档、查阅档案、复印登记、入库,这是一次查档的标准流程。我对优质服务的理解就一条:要用真情,不是“要我服务”,而是“我要服务”,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每一位查档者背后都连着千家万户,系着康平的事业发展。所以我对每一位查档者都热心接待、细心查找、耐心解释,用一颗真心感染人。”
不负美好年华,不负美好新时代!这些年轻档案人的故事个个精彩,内容丰富起伏,充满苦辣酸甜的背后,是一颗颗青春执着奋斗的心。这是一支广受赞扬,开拓进取,充满活力的服务团队,这是一群年轻的,有活力的,有朝气的,充满正能量的年轻人,他们全心为民,奉献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展示着新时代档案工作者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新面貌。对档案工作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年轻的档案工作人员每天辛勤耕耘不变的主题,他们将一如继往用一腔对档案事业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挚爱情怀,书写更为精彩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