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辽沈战役主战场,拥有着红色基因。它南临渤海,大小凌河横穿城市,锦州以水为笔,治水兴水护水,绘就出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克服贫水——牛市里的“牛事儿”
这里是义县,位于辽西贫水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曾经让这里长年贫困。2015年底,这里还是辽宁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然而到2019年底,义县近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有的村不仅成功脱贫,还通过发展产业,成为了创业致富的典范。桑土营子村里,就有这样的的牛人、牛事儿。
每逢农历三、六、九,是锦州义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辽西活畜交易中心的开集日。她叫石海艳,是桑土营子村村民。两年前,石海艳家还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人依靠几亩玉米地和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现在她家里已经有七十头牛,去年依靠卖牛她盈利了十多万元。
现在桑土营子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村民在养牛,年人均收入近10万元。桑土营子村从脱贫到致富,靠的主要就是这个牛市。牛市从无到有,主抓桑土营子村脱贫工作的高台子镇镇长边策全程参与其中。
村里的这个决定,成为桑土营子村发展的转折点。立好了项目,镇里把可行性报告上报到县扶贫办,经过层层讨论,最终申请到200万元扶贫款。村里又凑了300多万元,把牛市建了起来。牛市建好了,还得找个牛人。韩松林,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年轻时在外创业,却始终牵挂着村里的发展。回到村里后,因为做事果断、敢闯敢拼,被广泛认可。2016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县里认定他最适合当牛市的掌舵人。
自从接手牛市,60多岁的韩松林三年没回过家里住,一心扑在牛市上,每天吃住都在牛市。他觉的这是这个穷了几十年的贫困村最好的致富机会,他必须得把这件事情做成。
准确的定位让牛市迅速发展,下一步,就该考虑怎么让村里人有钱养牛。
三年间,中国农业银行义县支行已经为桑土营子村放款近四千万元,没有一笔贷款逾期。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县里担保,成功贷款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今,义县近2.8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0%,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股东全覆盖。选好项目,发挥优势,集体创业,让义县不再因为贫水而贫困。在锦州,还有一些地方本身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利用好水资源,因水而兴。
因水而兴——凌水小镇 山水之间故事多
从锦州市区向东二十多公里,就会看到环绕在山水之间的凌水小镇。曾经,这里是一片荒地,不到十年时间,这儿的常住人口从几百人,增长到近三万人。他们有的从城市到这儿享受山水,有的从乡村来这儿安家置业,他们的故事伴随着小镇的成长。
王威在凌海生活了64年,退休后,他经常和骑行车队一起来到辽西九华山,沿着盘山道向上走,每次到这他都会感慨:如今远近闻名的辽西九华山,原来就是他记忆中的荒山。
王威最早关注这里是在2012年。那一年,辽西九华山开工重建,他怎么也想不到仅用了三年时间,这里就变成青山翠绿、鸟鸣阵阵的文化景区,2015年还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吸引游客的不仅有山,还有依托温泉资源打造的水上“王国”。几年的时间,大型游艺水城、特色温泉、音乐喷泉建设完成,成为凌水小镇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每年有近120万游客来这里享受山水文化。新兴的文旅产业,也创造了年轻人感兴趣的就业岗位。栗新是九华山温泉水城组合滑梯安全员,今年毕业后他来到凌水小镇,在景区专门为游客提供安全服务。
小镇有了产业,也提供了就业。为了让更多人在这儿安居乐业,凌水小镇在突出特色的同时,逐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这也给附近想到城市发展的乡镇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016年,姚金铃从附近的乡村来到凌海九华山幼儿园应聘,成为了一名幼师。当时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她想和在镇里工作的爱人团聚。
落户凌水小镇后,姚金铃和丈夫每个月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小俩口以30多万的价格买了一套100平米的精装房,同时把孩子从农村接来一起居住。让孩子能够跟在爸爸妈妈身边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姚金铃家周围五公里内,游乐中心、商场、双语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特色小镇圆了更多家庭的安居乐业梦。
如今,凌水小镇正沿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布局不断前进,为锦凌同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干兴水,让自然资源成为小镇发展的法宝,而对更多的锦州人来说,他们感受着城市里人水和谐的图景,也在用情护水,
用情护水——凌河治理 走出人水和谐之路
这里是锦州的母亲河小凌河,它由西向东穿越锦州市城区,把城市分成南北两部分。而十多年前,这条河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污染。2014年,小凌河治理工程开始启动,曾经的“臭水河”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河”。 水清了、鱼活了、鸟来了,锦州人也用各自的方式,感受、诉说着自己的幸福故事。
近年来,锦州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小凌河入手,锦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让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锦州人通过治水、护水、兴水,美了家园、活了资源、富了百姓。
锦州数读
最近几年,锦州市小凌河治理投资6.25亿元,治理河长24公里。
锦州市1013个村有“三变”改革项目,接近总数的90%。
今年前三季度84个超亿元项目落户。
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384个。
去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和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