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片 > 专题片 我和我的小康——阜新
我和我的小康——阜新
【2021-04-27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探索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阜新从一煤独大到产业多元,唱响转型振兴“好声音”,交出了圆梦小康的优秀答卷。

转型振兴 百年矿坑的“绿色畅想”

新邱区是阜新百里矿区挖出第一锹煤的地方,也是最早出现资源枯竭的地方。随着煤炭采掘业的终结,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产业,也失去了适宜居住的环境,无数煤二代、煤三代无奈都选择远走他乡。这些年,新邱区在破解煤矸石综合利用和废弃矿坑生态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煤二代、煤三代的人生轨迹也跟着这种执着不懈发生了改变。

2018年,新邱区引进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盛联公司。开启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全新模式;2019年,百年国际赛道城成功举办6场赛事,共接待观众20.07万人次。累计签约汽车后市场、航天大数据等项目93个。 

目前,阜新百年赛道城项目已入围全国“千企千镇工程”。一期起步区域约5平方公里正采取 PPP 模式分期推进。目总体投资预计约500亿元,计划用时4至6年完成,预计提供约2至3万就业岗位,拉动其他发展投资约380亿元。在阜新新邱这个老工矿区,产城融合的小康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资源开发 “金沙”铺就小康路

新邱人实现了从煤炭到绿色经济的成功转型,而彰武则咬定黄沙不放松,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彰武,是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从治沙到用沙,彰武人与沙的故事又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乡刘家村,这是侯贵照顾这片树林的第20个年头,今年整70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天2次巡山。20年前,侯贵开始种树时,沙丘离村庄只有2公里。20年间侯贵在2400亩沙地上,种下20余万株树木,为了种树、护林,侯贵和妻子搬到了山上居住,一住就是20年。为了节省买树苗的钱,侯贵自己育苗,借助着我们的航拍器,侯贵第一次从空中视角看到了自己抚育出的一片树林。侯贵的3个孩子都已结婚成家,而他和妻子则天天陪伴着这片树林,20年间,昔日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林地与其它地区形成清晰交界。

地瓜收获季节,每天从小梁仓库里发出的电商货物,就有2000多箱。7年前,90后小梁开始创业,看中的就是彰武的地瓜。现在,小梁地瓜已经拥有了22个种植基地,线上销量占到年销量70%到80%,彰武的“沙地地瓜”在全国有了名气,更多的沙地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产业升级 “腾笼换鸟”的黄家沟 

彰武人围绕沙做足了文章,细河区的黄家沟则在十几年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升级和跨越。

亲手打造出来的雕像,就像是老丁的孩子,而老丁工作的黄家沟水上乐园,更像是他的一个家。

别看老丁现在说起机械维修头头是道,可当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村里土地少、土壤贫瘠,糊口都很难。当年,人均一亩多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老丁一家人,夫妻俩辛勤劳动,种菜卖菜搞副业,一分钱也得掰成两半花。

转折出现在2003年,黄家沟村开始实施“工业强村”计划,引入装备制造业。自学了技术的老丁开始在村里的工厂打工。一家人土地流转后,妻子也有了空余时间,一家人手头逐渐宽裕了点。

而让老丁一家生活真正改变的是村里的第三次转型,2012年,黄家沟村整体产业由工业转向旅游业,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之前的工业设施也没有拆除,而是被利用起来,打造出了具有“工业遗产”特色的主题乐园。

2014年,丁建清一家人告别了曾经的平房,搬到了村里统一盖起的小洋房,一家人都在黄家沟村的旅游公司里工作,老丁负责乐园的机械维修,妻子负责民宿保洁,女儿负责销售。

现在,老丁两口子不仅每月都有收入,村里还帮解决水、宽带、有线电视、新农合费用,隔三差五发点福利,还在小区里给村民们都留了菜园。如今提到是村里的变化,老丁的腰板挺得直直的。

数读阜新:

1、“十三五”期间,阜新煤炭去产能共计1425万吨,承担了全省煤炭去产能任务的51.4%,位居全省第一。

2、9.734万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017年292天;2018年297天;2019年304天;2020年1-10月242天。

阜新正在奋力开启转型振兴的新征程,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还将以更美好的期盼继续讲述“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动人故事,而其底色便是老百姓的幸福笑脸,愈发鲜明,愈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