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杨松涛,是2020年8月11日的上午,气温高达35度,他刚开车从沈阳回到村里。
从杨松涛担任第一书记的马城子村到沈阳市,开车要3个小时,又赶上修路,杨松涛头天晚上7点到沈阳,给客户送了600盒木耳,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忙赶回来。汗水始终没停过。
在众多的驻村第一书记中,1968年出生的杨松涛,不算年轻人。2018年5月,时任新华社辽宁分社报刊部主任的杨松涛,被选派到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马城子村任第一书记。报到前,他想先熟悉一下路线,便驱车150多公里寻找马城子村。结果,令他意想不到。
驻村后杨松涛才知道,马城子村还叫“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空壳村”、“红脸村”。马城子村位于太子河上游,有村民247户,769人,人均土地面积1.3亩,与外界仅有一条公路往来。1994年,观音阁水库蓄水,整村搬迁,退到了山上。由于地处国家水资源保护区,再加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马城子村多年来没有任何产业,村民们仅靠种点玉米大豆勉强度日,似乎也认同了这种贫穷生活。
大山挡住了他们的眼界,也挡住了发展的步伐。
面对这种状况,杨松涛强烈地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马城子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然而,什么项目才适合这里、能让老百姓日子好起来?
确定了项目,杨松涛开始筹集资金。2年的时间,杨松涛各方筹集资金500万元,一边建大棚、种木耳,一边给村里安装路灯,做饮水工程,整修道路,完善村容村貌。
2018年9月18日,马城子村木耳申请注册了“冷山泉”商标。当年,木耳产出1000多公斤,收入10万元,这是马城子村十多年来的第一笔收入。
每逢假期,杨松涛还联系沈阳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到马城子村来支教,为留守儿童进行各种辅导。
两年过去了,马城子村终于大变样,村民们有了精气神儿,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71人在木耳基地实现了就业。
如果没人介绍,你很难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跟沈阳铁路局传媒公司总经理联系到一起。驻村两年多,王明文体重降了30斤,成功发展三项产业,个人为村子产业发展投入40多万元。
2018年5月,来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刘家沟村任第一书记前,王明文白白胖胖。走进村子,他才真正感受到第一书记的责任和重担。为尽快进入工作,他在村部间壁了不足十平米的地方住下,这一住就是两年多。
经过走访了解,王明文找到了刘家沟村发展致富的症结。
村民的话王明文记在心里,也急在心里。他陆续寻找了蒲公英、芦笋、红菇娘、枸杞等多个产业项目,但是都不接地气,没有成功。最终,他确定了软枣猕猴桃、温室大樱桃和水稻水蛭种养结合三个项目。为了让村民放心,每个项目都是他自己先期投入实验,成功后再让村民大范围参与。
稳定了这两大产业后,王明文又找到了一个更适合刘家沟村的产业——水稻水蛭种养结合,即“蛭同稻合”项目。
说着生意经,王明文年轻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仿佛看到了村民们丰收时的喜悦情景。
两年多的时间,王明文爱上了刘家沟,不忙的时候,他会带着无人机航拍刘家沟村貌,他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记录下来,等到扶贫工作结束了,好有时间静静的欣赏刘家沟——这个在他生命中留下永久记忆的地方……
尚冰杰来村报道时,村民们都投来异样的眼光:一个城里的女干部,到俺农村来能干啥?也就是镀镀金、走个过场呗!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村民已经把尚冰杰当成了亲人。
村民的这一句满意,是尚冰杰两年多艰苦付出换来的。
尚冰杰是本溪市72个驻村第一书记中,为数不多的女性。2018年走进桓仁县普乐堡镇普乐堡村任第一书记,尚冰杰首先脱掉了职业装,换上迷彩服、农田鞋。从穿着打扮贴近村民,到跟农民贴心,她没用太多的时间,她用行动改变了村民对她的第一印象。
走访,是了解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尚冰杰走遍了普乐堡村的各个角落,对村民的生活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申请低保、办残疾证、发展产业、卖土特产品,等等,尚冰杰尽自己所能帮村民解决难题,改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
从2014年到现在,本溪市共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600多人次,奔赴全市72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市直机关的3410名党员、机关干部与贫困村点对点结成帮扶对子;上百个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实现了全市贫困村的全覆盖;各社会组织、驻军部队、志愿者、金融机构等,都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他们扑在一线,变身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扎进山村谋致富。他们饱含真情,践行责任,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倾尽心血,建立了功勋。他们与农民一道,耕耘着本溪这片希望的田野!